今日之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无论是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取得成功的少数成功者阶层,还是多数弱势群体.没有一个社会阶层有生命幸福感,没有一个阶层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整个民族没有精神家园,我们从一个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
今天的状况是法治不类、秩序紊乱,个图侥幸、群情不安。有些社会的丑恶现象让人发指,不可思议。
要重建我们中国的这个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中国未来社会的精神基础,不能长久地处于价值真空状态
《金刚经》的三句义与西方实体论
佛说世界,皆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来说有一个世界,都不是世界,所以称它为世界)
- 世界存在,但并不是以实体存在的,是由“缘起性空”组成的,
- 例,佛家的观点中,矿泉水瓶没有实体性的存在,自性本空,没有自己的本性,但却由各种条件(因缘)汇合起来组成。
- “缘会则生,缘离则灭,万事万物,无不如此。”
- “我出生在我父母所组成的家庭,我在这个家庭长大,自然而然的认为这个Family应该永远存在,00年我母亲去世,06年我父亲去世,这个家庭不再存在。”
- 曾经没有,将来也会没有。但是缘起是真实的,所以称它为世界,世界是一系列缘起
当我们在恋爱的时候,在寻找心中理想的丈夫或妻子,构成了如柏拉图所说的理念(实体),我带着怎样的妻子(丈夫)是理想/愿望的妻子(丈夫)追求了那个女性(男性),他们终于结合了,每个人带着一个实体作为标准来衡量对方,实体本不存在。谁是天生的妻子或丈夫,丈夫是妻子做出来的,妻子是丈夫做出来的。丈夫与妻子是交付性关系,是缘。儿子把父亲/母亲做出来,父亲/母亲把儿子生出来
女人没有妻性,母性和女儿性是天性(鲁迅),妻性=母性+女儿性=缘
西方的宇宙观是实体的宇宙观,会不断追问世界成立的实体基础是什么
- 分子的基础是什么,原子的基础是什么,原子核的基础是什么,夸克是什么……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释迦牟尼的宇宙观”
色即是空
- 一粒种子萌芽了,种子就没了;芽继续成长,长成了成熟的植物,芽也没了;植物后来结出果实。
- 金戒指是金子、金碗是金子、金项链是金子。
- 原先的树木,后来腐烂了,变成肥料,又变成了树、花、草。
- 这些都是色,它始终守不住自己。它不是自身,它没有自性。比如玻璃杯,需要玻璃的材料、工匠的制作、制作的目的,这些都是缘,各种条件合成了杯子,缘一散,杯子就没了。
- 色即是空,即没有什么东西保存的住。
空即是色
- 色从空里来,所以空不是无,叫以空为体。
- 金器可以融化掉,但它总以金的形式存在;树木可以腐烂,变成肥料,但也会有基本粒子的存在。
- 空总是以色的方式呈现。
西方文化起源
西方哲学和世界观基于柏拉图的理念论
- 区别理念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感性事物对理念的不完美模仿。现实世界的缺陷是因为和理念有差距,所以要改造世界,这就叫进步。
- 基于此产生改造世界,求得进步的思想。带来巨大成果的同时也隐含着危机
- 例,什么叫锤子?我们认识到这是一把锤子,并不在于它的外部特征,而是心中本有了锤子的理念,每一把具体的感性的锤子都是对锤子理念的分有、模仿。我要把图钉敲到桌子上,通常我使用的锤子不在场,我就可以用手表把图钉敲进去,手表一定不像锤子,但是我仍把它当锤子用了,因为心中有了锤子的理念。同时,手表并不能很好的完成锤子的工作,锤子也不能完成液压锤的工作,每一个感性的事物都是对理念的不完善的模仿
西方的社会秩序基于理性和契约精神
中国文化渊源
比起西方两个世界的观点,中国哲学只承认一个世界,且否认其实体特点。
中国人不接受彼岸的世界,也不追求逻辑的真理和自然规律,而是追求生命情感的境界,中国哲学是人生哲学。
真理就在民情中,认为每个人都有仁心,有佛性,只是没有显露,我们用这些真理来解决人生烦恼。
天下之大本是生命情感喜怒哀乐,我们要在人际关系里合理表达,这些就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真理,不是逻辑推论,而是人生感悟。
佛道儒的思想在汉语中体现,汉语还在,中国文化就在,传教不会把中国人变成西方人。
问题
- 重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 任何事物必然走向他的反面,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恶是发展的动力
- 语言?为什么是重要的,现在有的小孩懂中西方语言,怎么理解他们的存在?:语言是人存在的家
- 我们的都是地球人
- 如果你要长久的保持一个事物,必须包含它的对立面。如果没有能力包容他的对立面就要很快结束
- 儒道佛三家.在当今文化和语言上的不同体现
- 理解三句义的含义
-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演进和碰撞,我的意思是西方意识形态在中华文化背景下社会关系的碰撞?导致的社会问题?
- 西方文明的辩证法和中国的三句义我个人感觉是一个东西的
- 没有信仰会导致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