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少有人走的路》
前两天很喜欢的一个老师在直播时说:“人生没有过渡,问题正是我们生活的本身。”
深以为然,我们总是想着解决了某个问题就好了,而现实却是,你解决一个问题之后,紧接着就会有另一个问题出现。
高中面对繁重的作业时,我们想着考上了大学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是,大学里我们还会面临不喜欢的专业,遇到喜欢的人,还要考虑毕业后的工作问题。
等到工作了,又要考虑如何把工作做的更好,以便能尽快升职加薪、买房买车……
既然人生会不停地遇到问题,那如何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呢?《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给出的答案是:自律。
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此书是由美国作家斯科特·派克所著,他毕业哈佛大学并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被称为当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本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
斯科特·派克认为: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自律呢?书中给出了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01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再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切尔曾做过一个实验:
在一些四五岁的小朋友面前放1块棉花糖,他们可以选择马上吃掉,但如果能等15分钟后再吃,米切尔就会再奖励他们1块棉花糖,有1/3的孩子选择了等15分钟后再吃。
大约30年后,米切尔博士对这些参与实验的人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当年那些能等15分钟后再吃的孩子,他们的人生都发展的更好,比如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有更好的教育成就,身体素质更好等等。
而那些一拿到棉花糖就立刻吃掉的孩子们,不管是在事业还是生活方面,都比能等待的孩子要差一些。
由此可见,能推迟满足感的人不会被眼前的“蝇头小利”吸引,而是着眼于以后的得失,他们有着很强的自制力和意志力,所以能持之以恒地提升自己,坚定地向着目标前行。
如何才能做到推迟满足感呢?
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看着棉花糖放在眼前却不能吃,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的,等待的那15分钟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在解决问题,正因为能克制住自己想要即刻满足的欲望,才会得到后面奖励的棉花糖。
在现实生活中能推迟满足感的人,得到的不仅仅是棉花糖,还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02承担责任
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各种问题,面对问题时有多少人会首先检讨自身,又有多少人自始至终都把问题责怪于他人或者是问题本身。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作者有段时间随美国军队驻扎在冲绳岛,有个军官酗酒严重,找作者做心理咨询。对于酗酒的问题军官是承认的,但原因他则认为是在岛上无事可做,只能靠喝酒打发时间。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作者:你喜欢读书吗?
军官:当然喜欢。
作者:那你晚上的时间用来读书不是更好吗?
军官:营房里太吵,我没心思读书。
作者:为什么不去图书馆?
军官:图书馆太远了。
作者:难道图书馆比酒吧还远吗?
军官:嗯……其实我也不是那么喜欢读书,我本就是不爱读书的人。
……
最后的结果是,军官因酗酒被开除军职。
军官认为酗酒的问题不在自己,而在于当地的环境,这是典型的人格失调症患者的表现,即不管遇发生什么事情,责任都在他人。
陈海贤老师在《了不起的我》中说:
认定自己没有选择,会把我们从灵活激动的人,变成无能为力的环境的牺牲品。
换句话说,不是你没有选择,而是你自己选择了“没有选择”,就像这名军官,打发时间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他唯独就选择了酗酒,并因此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当一个人不断为自己的不恰当行为做辩解时,表面来看他是在逃避责任,实际上是不想面对承担责任带来的痛苦。
这样的事情越多,人生的问题也会越多,积压在一起,达到临界点后,人就开始走下坡路,这时他们又会转而抱怨命运的不公,而不是去反思自己的做法。
而那些能勇敢承担责任的人,他们在面对困难的过程中,心智也变得更加成熟,为以后再次面对困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形成良性循环。
03忠于事实
小学时,我们都学过一则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装》。
有两个骗子跟国王说,他们能做出一件神奇的衣服,这件衣服愚人看不见,只有圣贤才能看见。
在国王穿着所谓的“新衣服”游街时,臣民们为了掩饰自己的“愚昧”,纷纷夸赞国王的衣服是多么的雍容华贵、光彩夺目!
只有一个孩子说了真话:“他什么也没穿!”
难道国王不知道自己什么都没穿吗?难道大臣们也都看不见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不敢面对自己是“愚人”的事实而已。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里说,真正的恐惧并非事情本身,而是害怕事情发生后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不敢面对事实的人,不仅是不敢面对自己的无能,更不敢面对的是,当别人知道自己无能时,自己不知道如何应对,所以本能的选择逃避。
斯科特·派克说:
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混乱。
就像去医院看病,医生要问各种症状,还要做各项检查,目的就是为了对病情了解得更详细,以便判断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好对症下药。
改变的前提是先发现问题,然后意识到问题,最后才开始行动,只有做到忠于事实,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才会有改变的可能性。
04保持平衡
我们都玩过跷跷板,想要保持平衡,不仅要两个人体重相当,还要适当的放弃,如果你一直特别使劲儿,那肯定是无法保持平衡的。
自律也是这样,想要保持平衡就需要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怎么理解呢?就是有选择的放弃一些自己的东西,或者是属于自己的某个部分。
前两天见了一个姐姐,她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在她的字典里没有“拖延”这个词,不管是什么事情,她都能准时做好。
但也正是因为这点,她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因为她一直用自己的高标准去要求身边的人,同事和家人对她都颇有微词。
她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在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稍稍降低了要求,果然孩子和她的关系好多了。
如果她还是像以前那样,无论什么事情都必须按照她的标准去做,那亲子关系肯定越来越紧张。
斯科特·派克在书中也分享了他小时候的一个经历:
9岁那年的夏天,他刚学会骑自行车,每天都骑车到处去玩。
在他家门口有个陡坡,陡坡的尽头是个急转弯,有一次他骑车下陡坡时,为了多享受一会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就没有提前减速,而是直接冲下去。
等到转弯时才减速,结果就是自己摔伤了,自行车也摔坏了。
我们的人生也会有很多这样的急转弯,在即将面临这些急转弯时,我们需要先放弃一些快乐,才能在进入急转弯后从容不迫地通过。
比如放弃追剧、打游戏的快感,转而去读书、提升自我,这样在面临人生困境时,才能有更多、更好的解决方式。
除了放弃一些实质性的事物,我们还要放弃一些旧的想法,接受新的知识,做到认知上的平衡。
这个过程肯定是痛苦的,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适当的放弃一部分自我,并不会让我们丢失自己,而是在自己和他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人生的跷跷板尽量保持平衡。
写在最后: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问题也是如此,坏的一面是它的的确确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好的一面则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会努力思考,思维能力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富兰克林曾说:“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虽然解决问题的过程很痛苦,但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不断解决问题,就意味着我们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少有人走的路》不仅告诉我们要直面人生痛苦,勇敢地解决问题,让心智快速成长,还给出了具体的方法,自律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如果你想学习更多让心智得到成长的方法,这本书不容错过。
了解我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