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的小老太太又要上学啦!期待了一个月的书评私教班,今天开课啦!
我自诩为爱读书的人,从没怀疑过自己的阅读能力。可是看到书评私教班老师给出的第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我就想,老师为什么要选这本书作为书评班书目。难道我们这些资深书迷连阅读都需要从头学起吗?
带着疑问,我翻开了《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是美国学界和出版界传奇人物莫提默·艾得勒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查尔斯·范多伦共同撰写的一本关于阅读的经典著作。此书第一版于1940年出版,当年高居全美畅销书之榜首,多次再版,被译成多种文字,几十年历久弥新。
不会吧?
八十年前的一本阅读指南,在当今的网络阅读时代,还有学习的必要吗?
带着疑惑,我开始按照《快速阅读术》中的方法,快速翻阅,希望能快速获得这本书的思路方向和大致框架,完成书评班第一天的学习任务。
我发现我错了!
我快速翻阅的手停在一段文字上:“这本书是为那些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做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这正是我目前最需要的东西呀!
两个月前的读书营学习,帮我推开了一个崭新的阅读世界的新窗口,颠覆了我多年的认知,我算开了眼了。
我承认多年的阅读爱好仅仅只是爱好而已,没有输出的阅读对于短暂的人生来说,只是浪费了大把的好时光,太奢侈了。
自觉经过读书营的强化学习,我已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但是一个多月的自习,让我越来越感觉这种快餐式的阅读方式,无法吃透书籍。我的阅读输出大多只是很浅显地泛泛联系,没能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地体会。
《如何阅读一本书》说: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与为增加理解而阅读,其间的差异不能以道里计。
我明白了!
在读书营学到的是为获得资讯而进行阅读的方法。而书评私教班老师选择的这第一本书,将以增强阅读理解力为目的,它可以解决自己洞见不足,理解不够深入的大问题。
我最近两个月写了十万字的东西,大都是读书笔记之类的文章,阅读量常常也就是4位数。老师曾说过:写这种文化类文字就要耐得住寂寞,好吧,姑且用老师这句话安慰一下自己。
但是我很困惑为什么评论反馈比较少?
《认知觉醒》说是否有及时,持续的正向反馈,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呀。
我缺少阅读输出中关键的一环。
《如何阅读一本书》认为只有当你比读者理解得更深,有读者没有的洞见时,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正向的反馈。
我是幸运的,偶遇贵人指引,看到了阅读世界的另一扇窗口。
迈进新世界大门的脚步,就从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