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 ,读书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学习的路径。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己对于世间万物的感知能力、丰富自己的内心、获取前人的经验,从而让自己少走弯路。
但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之上才能成立。
在接触《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前,我天真地以为读书谁不会呢?会认字就会读书嘛!但是通过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的这种想法简直谬误至极。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为了提高理解力进而获得某种知识,仅认识字将毫无意义。以获得收益为目标的阅读需要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
《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一本教会读者如何掌握阅读技巧的方法论。这本书的作者莫提默和查尔斯是在美国享有盛名的教育家,本书自1940年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是一本永不褪色的关于阅读方法的经典之作。
只要是想通过阅读改变自己的人,仔细研究本书并且去实践其中的方法,都会大有收获。
今天主要给大家分享本书的第一篇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第一篇叫做《阅读的层次》,作者在这部分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简要介绍了阅读的四个层次
在正式介绍阅读层次之前,作者用一定的篇幅说明了主动阅读的重要性。
我们阅读要么是为了获得某种资讯,比如我们看时事新闻,是为了了解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有一种阅读是为了搞清楚某件事到底是什么样的前因后果,比如什么叫做复利效应。
后面的这种阅读目的就需要读者带着很高的主观能动性去阅读,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并且最终将书中的主张、观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在掌握阅读技巧之前,必须先了解阅读的层次以及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差异。
本书中,作者将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
(1)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一般在接受了九年义务教学的青少年时期就能够掌握,这个层次只要求读者能够在识字的基础上看懂书中讲的是什么,而不要求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之所以不要求,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读者中的绝大多数人还不具备做进一步思考的能力。
基础阅读是其他三个阅读层次的基础,因为你很难想象一个不能认识太多字的人能够成功阅读一本书并获得知识。
所以在了解这个道理以后,你就知道在孩子3岁开始就帮助他们进行识字练习是多么重要了。
很庆幸在我儿子3岁起,我就开始有意识地教他识字,并经常给他读绘本。在上小学一年级之前帮他测了一次识字量,差不多在1500字左右。这个识字量多于很多牛娃来说,是有些逊色的,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他在学习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帮助特别大。在别的孩子还需要在拼音的帮助下才能认识一些字时,他已经能够很顺畅地通读全文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孩子的家长,一定要从3岁开始重视孩子在识字方面的积累。
(2)检视阅读
当我们拿到自己以前从来没看过的书,你会怎么读?
就我自己而言,我肯定是打开书按部就班、一一页地读。我相信很多不知道阅读技巧的人肯定会犯和我同样的错误。
这种读之前不做任何判断的行为到头来会导致三种后果:读到半途而废无法坚持、读着读着发现这本书并适合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却不得要点。
而检视阅读就是治疗这些病症的良药。
检视阅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术。在不知道这本书到底该不该读、值不值得读之前,用检视阅读的方法去做出判断。
若不适合自己、不值得读,马上放弃即可;反之,就能在检视阅读技巧指导下快速掌握作者的观点、意图以及全书的框架结构。
(3)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故名思义,就是要在检视阅读的基础上去分析整本书,包括总结出作者的观点、主张,提炼出书的框架大纲,判断作者的观点对自己有没有作用,以及带着批判的眼光和思维去阅读。
这是比检视阅读更加考验功力的阅读技巧,但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这个层次的阅读,读者才能真正将书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
本书分析阅读单独用了一整篇的篇幅去阐述,足见这个方法在阅读技巧中的重要位置。这个阅读方法也是我要深入研究并积极去实践的方法。
(4)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阅读层次中的最高级别,也是最难的一个层次。这种阅读技巧旨在建立读者的某个方面的知识体系,需要在涉猎大量的同类型的书籍基础上去找到它们共同的观点,并将这些观点分门别类地放在自己的知识库中。最终达到随时调用的效果。
检视阅读的具体步骤
检视阅读的步骤如下:
(1)先看书名,看作者介绍,看序,这样基本可以了解一本书的主题,能够判断出这本书是否是适合自己读的;
(2)研究目录,因为目录是一本书最基本的框架、体现了作者的基本思路;
(3)从目录中挑几个跟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特别是这些篇章的开头或结尾,一般是对于本篇内容的概括总结,需要仔细阅读。
(4)看书中最后两三页,因为结尾一般包含了作者对自己重要观点的重述与总结。
利用检视阅读的方法,我重新审视了本书,并在摸清楚书的框架时候为自己挑选了需要精读的重点章节,即对于涉及到阅读技巧后三个层次的章节我需要花多的时间去掌握具体方法并进行实践。
这对于时间有限的读者来说真是一个容易操作与实践的好方法。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既然决定要读书,就要做一个带着问题、有着明确的阅读目标的主动阅读者。
主动提哪些问题呢?
作者给出了四个方面的答案:
(1)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这是要求读者找出一本书的主题,并且还要找出支撑这个议题的子议题。
(2)作者详细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找出体现作者想法、观点、声明,并总结出他想要传达的思想。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建立在已清楚明白地回答了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的。因为只有了解了作者的观点,才能去判断是否有道理。
但是这个问题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阅读过程中不专注,不思考,很难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读完一本书,我们要知道我们收获了什么,书中的观点会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除了提出以上四个主要问题,作者还给出了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检视阅读对应的结构笔记,比如说我们常用的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常见的结构笔记。
分析阅读对应的概念笔记,这种笔记要求提炼出书中作者的重要观念论述,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或者翻译。这类似于奥野宣之的葱鲔式读书笔记。
主题阅读对应的是辩证笔记,这种笔记的难度较大,作者在进行主题阅读阐述的时候会讲解具体的方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哪怕在读的时候读得有多认真,也抵不过时间消逝对我们记忆力的伤害。所以,读书笔记是能够帮助我们回忆知识、内化知识的有效方法。
除了读书笔记,按照规则养成阅读习惯,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习惯的强大力量。只有将阅读变成一种类似于吃饭睡觉一样不做不行的习惯,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受益者。
以上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一篇内容的读书笔记,欢迎同频的小伙伴们一起交流!
#笑薇书评写作#
我是星光之语,一个爱阅读写作的80后二宝妈。期待与您一起交流读书写作心得,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