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凯里学院
元代汉族作家的家国情怀

元代汉族作家的家国情怀

作者: 人文学院20汉本1 | 来源:发表于2022-05-12 10:08 被阅读0次

    20汉本1班 李丁阳 2020410050 电话17586780791

    根据历史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元代汉人的处境是非常困难的。元朝把全国人民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在政治上,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吏是必须由蒙古人或者色目人担任的。在法律上,蒙古人无故杀死汉人、南人,只要罚钱就可以解决问题,而汉人或者南人杀死蒙古人就会受到灭族的处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元代汉族人的地位是低下的,他们受制于蒙古人的统治。对于元代的汉族文人来说,他们是被严重打压的,蒙古统治者轻视读书人。元代当时社会的职业分为官、吏、僧、道、医、工、猎、倡、儒、丐十等,而儒生的地位是仅次于乞丐之上的。在统治阶级的眼中,中国传统社会最受尊敬的儒家知识分子沦落到连娼妓都不如的地步,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可知,汉族人是肯定不满足被蒙古族统治的。无疑,生活在改朝换代时期的汉作家不满于元朝的统治,对于家国情怀的抒发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文天祥,是宋末的政治家、文学家,是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写下的千古爱国名句,抒发着浓厚的爱国情怀。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是文天祥不愿归顺元朝写下的诗。公元1276年,南宋的谢太后带着小皇帝投降元朝,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代表宋朝出使元营,不料被元朝丞相伯颜扣留。文天祥与近侍杜浒等十多人连夜奔走,才侥幸逃出,继续组织抗元斗争。不久,文天祥被叛徒出卖,落入元朝大将张弘范之手。

    文天祥不愿做俘虏,在北押解去见张弘范的路上试图自杀,但没有成功。文天祥见到张弘范,不愿给敌将行礼。张弘范就让他写信给另一位南宋大臣张世杰,劝其归顺。文天祥虽知张世杰不会投降,但也不愿写信,只作诗一首交差,这便是著名的《过零丁洋》。此诗充分表现出了文天祥舍身取义的决心,张弘范见劝降无望,将文天祥押解至元朝的大都。文天祥在大都被囚禁三年两个月。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忽必烈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虽然文天祥的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他所留给后人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是永存的,他的壮举是伟大的。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还有一位是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的人物,就是谢枋得。元朝统一中国后,谢枋得在当时得文名和威望都非常高,元朝多次派遣人员来使他诱降,但都被他拒绝了。“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就是在元军破城,亲人先后遇害。饱尝家破人亡之苦,在长期奔波逃亡的过程中,抚今伤昔,将国破家亡的沉重之感凝结于这首思乡之作中。

    谢枋得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他不仅仅无情的揭露了南宋的腐朽统治,他还全力抗击蒙古贵族的压迫。贫贱不移、坚贞不屈,始终对本民族的前途充满热情和希望,对压迫者也没有丝毫的畏惧。他对人民的关怀,对故乡山河和亲人的眷恋,对中华文化的维护和认同,这可说是谢枋得爱国思想的核心,并使他的爱国思想远超出了单纯抗元斗争的范围。古代中国是多民族而且民族成分相对单纯的政治松散体。没有公众的国家主权意识。但却有独立的封建国家意识。无论是文天祥、谢枋得还是其他朝代得爱国诗人,他们所表达的是对本民族的国家即对封建王朝的统治维系的意愿表达,是本民族民族大义的一种表达,他们是具有高度节气的民族英雄。朝代的更替,在历史当中这种思想是具有局限性的,但是在今天看来他们维护民族利益为民族抗争的家国情怀是适用于全民族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元代汉族作家的家国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es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