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的高速上被母亲说了一顿,起因是珍姨想让我们帮她个忙———测一个抗原,但是我当时不想帮,于是母亲误认为我是脸皮薄,做事不主动积极,所以刚离开婆婆家在阳村大道上,她就事论事的对我议论这一道理。她总是希望我能做的更好,但是我早已是摆平心态,更好之后还有更好,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为什么父母就不能接受自己孩子有缺点呢?这想法令我心情从平顺转为了烦躁,我带上蓝牙耳机,嚷嚷着“知道了,知道了”之后听起了音乐。
我们永远也不能用未来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当下的选择和判断,人其实从来做不到真正的理解。我妈所经历的事情以及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都跟现阶段的我所经历的不一样,因此绝对不能简单粗暴的讲一些道理硬套在某件事情上。其实一个人的才华很突出,那他就必定不是一个爱社交或者说擅长社交的人。有才华、爱看书、内心细腻,感受力强、这类的人通常性格都比较内向,他们能够在文学、艺术甚至音乐领域有很大的成就,但却不擅长应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就是这样鲜明的例子。如果要求一个擅长内在感受型的事物的人同时又兼备外在能力的性格,这样做似乎有点太残忍了,从道理上来讲是相悖的。
就像你不能要求一个作家同时又是外交官,你不能要求一个擅长用“不说话”的工作来展示自己的人,拥有通过“说话”才能达到的成效,正是人无完人,所以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我们能认清这些差异,但从来都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案,于是就在这么磕磕绊绊充满矛盾的生活里一直走到尽头。是啊,有误解,才能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