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跟一位同修就萨提亚理论一起讨论如何介入家庭指导。
讨论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小姑娘,出生不久妈妈就过世了,爸爸一直没有再娶,家里就三口人,奶奶,爸爸,和他。 这个小姑娘在同龄的小朋友中显得有些另类,无论从穿着上还是言行上,都有很多的与众不同。
比如个人卫生收拾得有些欠妥,有些不像这个年代的女孩子,倒更像我小时候家里缺水那种情况,一年到头洗不了几次澡。穿着也有些破旧,从三个月前我见她起就一直穿着一件脏兮兮的粉色的棉袄,似乎整个冬天就只有这一件棉衣,自然也没有清洗的机会。
整个人寡言少语,有些沉默。跟她交流的时候,她也不太愿意说话,声音也低低的,似乎不大敢高声,也不知道是不敢说呢,还是怕说错了被人笑话?
在跟这位同修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讨论如何给到这个孩子更好的支持。这位同修说要补足孩子的心理营养,因为妈妈的缺失让孩子安全感不足,缺失,是肯定的。而且这样状态下的孩子,爸爸的照顾肯定是有欠缺,当然,可能和男人的粗枝大叶有不可或缺的关系。
开心的动起来我就问这位同修,如果要给这个小姑娘补足心理营养,那么怎么补合适呢?
这位同修就说,有很多呀,比如给孩子写小鱼,积极鼓励,肯定,赞美,欣赏,认同等等,方法很多的。
我又问,那你觉得告诉一个农村的大叔,让他给孩子写小鱼,他能做到吗?或者他能知道小鱼是什么吗?再或者说,一个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的男人只能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他能够坚持做到每天给自己的女儿写小鱼吗?
我知道我这样问已经有了好多的预设,比如我已经预设这个爸爸可能做不到给女儿写小鱼,哪怕他是真的爱他的女儿。比如我已经通过爸爸的穿着以及女儿的穿着预设这个爸爸文化程度不高,可能好多理论他不见得会懂,自然不见得会照做。
知道自己已经开始预示,好在这算是后知后觉,还不是那么无可救药。也知道自己已经开始好为人师也还不算是无可救药。当然我跟这位同修之间是存在一份成长与支持关系的,在这里好为人师也不算是毛病。
不过,即便有再多的预设,我也真的能够感受到这个爸爸很爱她的女儿,比如天气这么冷,他也坚持每次活动都送女儿到活动地点。
在这个冬天,有好多家长都觉得参加这样的活动很冷,也没有意义,甚至觉得参加这样的活动对孩子起到了反向作用。但是这个爸爸每次依然坚持送女儿参加活动,有的时候因为有其他的情况,我们不举办活动的时候爸爸还会主动打电话问我们。我觉得他真的是爱自己的女儿的,他真的想让自己的女儿更好。
同修回答说,那可以送她礼物啊。
捉对厮杀我就说,那你觉得如果给这个小姑娘送一个礼物,送什么样的礼物合适呢?
同修怎么回答的,原话我已经忘记了,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她跑了三次,绕了三次。最后我让她讲一讲恒河猴的故事,她非常准确的讲了一遍。
一群小猴做实验,一个铁丝猴妈妈,身上有奶瓶,一个绒布猴妈妈,身上没有奶瓶。猴子们在铁丝猴妈妈那里吃完奶,就跑到绒布猴妈妈那里游戏,玩耍,休息。这说明小猴们需要温暖的柔软的感觉。
讲完之后我又继续问她,如果给这个小姑娘送一个礼物,送什么样的礼物合适呢?
同修被我逼得实在无路可逃,最后告诉我,她真的不知道送什么样的礼物合适。我说,那你先想一想,咱们明天再讨论可以吗?因为那个时间已经是晚上的11点半了。
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同修早早的给我发来信息,说,是不是要送一个毛绒玩具呀?然后结合着恒河猴的实验,给我讲了为什么要送这样一个礼物。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可能在我的内心是非常认同这个答案的,我也是非常期待这样一个答案的。因为在春节以前,我真的给这个小姑娘送了这样一件礼物——一个大红色的柔软的毛绒猪,当然这个礼物是海霞送给我的,我只是转送而已。当然我也送给这个小姑娘一条大红色的围巾,因为当时孩子比较多,我是刻意躲着其他孩子,让儿子单独送给这个小姑娘的。所以在送的时候我也没能跟她说太多,只是把礼物出去了而已。不过儿子说,小姑娘马上就拿出小猪看了看,笑了。
可就是送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小猪布偶,过了年,不过半个月时间,再次见这个小姑娘,我觉得她跟年前有了不一样的改变,而且这个改变非常明显。这次她的脸洗的很干净,头发梳得很整齐,换了一件非常干净的绿色的棉衣。笑容也多了,话语也稍微多了。如果给她的穿着以及外形打个分的话,年前的时候如果打三分,现在至少是五分以上。
毛绒的,我也喜欢也许是我的错觉,也许事实真的是这样。一份关心,一份温暖的感觉,让孩子有了不一样的改变。
有些孩子真的是需要我们的关心,真的是需要那种温暖的感觉,我们不见得说太多,不见得做太多,安静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支持。
爱是什么?爱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不需要太多的行为,爱就是安静的陪着他们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