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雨明
扬言要打败星巴克的瑞幸咖啡承认伪造交易22亿元,一时间股价暴跌,群众哗然。我在想,假如瑞幸不伪造交易数据,靠资本爸爸的扶持,它还是能一直生存下去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88342/ae8908d17d31cb63.jpg)
我看未必。大量的优惠卷,大量的门店,铺天盖地的宣传,这饮鸩止渴的经营方式,是企图先把用户培养起来,建立依赖感,然后再割韭菜?还是企图搜集用户数据,再利用大数据挖掘新的盈利模式?互联网手段再强大,资本再雄厚,手冲咖啡始终是快消商品,薄利多销才是王道。
我这里不想再讨论瑞幸是因为哪些问题导致了它的失败,因为现在不管怎么说都没有意义。我这里倒想探讨一下另外一家企业,一家也是互联网背景强大、资本雄厚的企业。殊不知,今有瑞幸凉凉,谁又知道不远的将来是否还有下一个?
随着新能源汽车吹起的一阵风,2014年,一群顶尖的互联网企业家联合成立了蔚来汽车。你看看,成立汽车公司的人当中居然没有一个拥有汽车制造行业的背景。蔚来自称其生产电动车的愿景是为用户创造驾驶汽车的愉悦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购买电动车。那蔚来又是如何为用户创造愉悦的体验的呢?提升车子的性能,高档精致的内饰,优质的售后服务,还是良好的人车交互方式?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些愉悦的体验并不是只有蔚来能提供。
既然说电动车,那就顺便说一下特斯拉。特斯拉以前的全称是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 Inc.),2017年更名成特斯拉(Tesla Inc.),正式由一家汽车生产公司转变成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当然主业还是生产电动车,只是战略方向已转变。
在汽车还是身份和体面的象征之前,汽车公司的盈利策略都是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提高销售量来占领市场赚取利润的。当人们意识到汽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划分社会阶层,体现身份的工具之后,一些价格高的豪华车生产厂商才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然而尽管如此,对于汽车这种产品来说,合适的价格与可观的销量才是生存的王道。随着近十年世界经济萧条,越来越多原来的豪华车生产商识时务,降价进入平民市场,才从破产的边缘中挽救回来。
也许正是汽车这种商品的特性,特斯拉销售电动车的策略也是努力为普通消费者提供其消费能力范围内的电动车,也就是说特斯拉并不强调开特斯拉的用户体验,而是适合的价格,当然足够低最好。
说完这些,我真正想说的是,蔚来其实并不属于一家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公司,更像是一家销售公司,只不过销售的产品恰好是汽车而已。蔚来把A公司的电动机、B公司的电池、C公司的汽车组装在一起,然后再设计下外观说成是自己的汽车,顺便编个故事,吹捧一下,还说自己的卖点是用户体验。如果说比亚迪电动车的核心技术是锂电池,特斯拉电动车的核心技术是电控技术,那蔚来电动车的核心技术难不成是讲故事?
不久前,特斯拉在中国建立了超级工厂,电动车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然而一辆特斯拉的Model 3依然需要卖30万才有利润。一辆蔚来ES6的售价居然也是30多万,而且从电池到汽车生产没有一个环节是没有中间商的,难道他们不赚差价吗。事实是,蔚来ES6不仅能把售价做到30多万,而且性能还能叫板特斯拉的Model 3。在没有自己的工厂,层层都有中间商的前提下,蔚来电动车是怎么做到性能这么好又不比特斯拉贵的?难不成它向瑞幸取经,给用户发了不少折扣券,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如果真是这样,那蔚来似乎有点本末倒置,透支未来了。
从目前蔚来汽车公布的销售数据来看,蔚来每卖出一辆电动车都在亏损当中,如果不是有雄厚的资本爸爸支持,弥补亏空,恐怕早已玩不转了。
蔚来的未来会变成怎么样,有点期待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