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世间》边读边想(中部)

《人世间》边读边想(中部)

作者: 菁菁TJ | 来源:发表于2023-10-12 21:34 被阅读0次

    中部开篇的局势很好,政治环境已经明朗起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上部里那么艰难和小心翼翼;经济和文化环境也好了起来,物资渐渐丰富,文艺演出和报刊杂志也活跃起来。

    秉昆的爸爸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吃苦耐劳,对自己的“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的身份感到骄傲和自豪。秉昆爸有着中国人传统又朴实的价值观,对人对事的判断和评价有着自己的道义标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父亲形象,外表上是严父,有些事情做得看起来不近人情,其实饱含苦衷,内心有深沉的父爱。

    秉昆的姐姐与姐夫离婚,几乎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早在我的预料之中。大概是见多了这种大起大落的“名人”在重新被社会认可后,对荣誉和权力的报复性追求,以及因身份改变后,自我膨胀,对曾经同甘共苦的身边人的嫌弃;当然,这也大概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常见规律。

    郑娟有着底层人民朴素的乐观主义,她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工作,但她从来不会焦虑,她的人生态度大概就是现在提倡的“活在当下”,她认为自己是“该快活的时候就快活”,认为秉昆不应该“明明还没有走到绝路上呢,却老是想着明天眼前必是绝路了,结果该快活的时候也不能快活了。”

    郑娟还是个特别容易满足的人,“只要承诺是她完全信赖的人做出的,她就可以靠着承诺达到幸福状态。”即使那个承诺不会兑现,但只要承诺存在,她的幸福状态就可以持续,不会因为不能兑现而唠唠叨叨别别扭扭。

    很多人都认为,在中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期,作家、特别是诗人非常受大家尊敬和崇拜,一些诗人受崇拜的程度堪比现在某些流量明星。不仅社会上如此,文艺界人士之间的互动也是正向良好的。在这本小说里,梁晓声也提到了这一点:

    那是文艺界人士之间艺德高尚、正能量体现得十分充分的年代,文艺创作、演出与金钱不大。前辈提携后辈,同行或不同门类的艺术工作者之间互相帮助,大抵可以用无私二字来形容……更是基于一致的社会使命。

    《人世间》的字里行间多多少少还保留着中国八九十年代作家的典型风格,特别是在描写人物形象、心理活动的时候,我常常有一点点穿越感,好像二三十年前读国内小说的感觉。这是时代给一个人留下的烙印,在梁晓声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所输入的全部文学来源,都是这样的风格,所以,这种风格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他的写作风格,并将终生伴随着他。

    梁晓声的写作功底真是好啊,只是一本写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小说,没有任何紧张刺激的情节,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眼球的绯闻秘史,但我每次拿起《人世间》就放不下,总是超出我预计的看书时间。一看起书来,有时候是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有时候是知道时间到了但忍不住还是要继续看下去。

    《人世间》的文字简单、平易近人,却能把各个阶层的人的特点都描写得鲜明生动。官员就是官员的说话口吻,不管什么话题,出发点都站在高处,句句不离政治;知识分子就是知识分子的腔调,说话文绉绉的,并且喜欢长篇大论;普通老百姓和工人说起话来就非常直白、口语化。

    没想到在中部的最后,大好人秉昆居然因为犯了伤害罪,被判了15年有期徒刑。于是,迫不及待地去看下部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世间》边读边想(中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po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