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冈仁波齐》讲述的是西藏一个村子10名普通人和1名孕妇一起出发去离家2500公里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
电影没有想象中的压抑,更多的是安静中一些震人心魄的力量。
第一次是当看到小女孩也一起朝圣,一路匍匐磕长头,被震撼到了。小小的身体里,和大人没有分别,一路坚持到底。

第二次是孕妇怀孕生产后一段时间,自己也开始磕头,最开始因为自己是孕妇,只能步行,但当后来有能力磕头就以这样一种方式继续朝圣之路。
第三次是他们每次休息都会在路边放上石块做标记,那是下一次开始的地方。没有人监督,也没有人提醒,哪怕是后来他们的车坏了,不得不先把车子拉到某个地方,他们也会折回当时的那个地方磕头磕完那段路。
第四次是大家晚上准备休息时,大家没有太多语言,各自分工明确很有默契的配合搭帐篷、取水等工作,一路上他们都保持着这种安静的力量。完饭后大家就围坐在一起念经。
第五次是他们到了拉萨,酒店的老板娘请他们帮忙磕1万个头帮他们免房费,他们真的天还没亮就去磕头。

他们的朝圣之路其实和我们个人的成长之路是一样的,电影中他们的目标是冈仁波齐神山,而我们成长得朝圣之路可能并没有一个这么清晰的目标。是成长?收获?体验?这些看似虚无的目标更让其他人无法理解。
朝圣是为了什么?仅仅是绕着神山转一圈?成长是为了什么?什么又是更好的自己?我们怎么才知道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朝圣之路注定孤独,过程本身就是目标。你偷懒、抄近路也不会有人责备和监督,但是你如何过自己心里的这一关。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的诗句或许也可被认为是我们向着“理想中的自我”朝圣过程的记录。哪怕只是与“那个我”短短的一瞥,也足以抚慰我们几千里朝圣路的所有辛苦与汗水。
借用光林的比喻,我想起了一幅画面:我举着还有微光的火把在黑暗中前行,不知道要去到哪里,黑暗中听到你唤我的名字,我朝着你的方向前进。可惜,借着微弱的火光,我只看到模糊的脸,然后火熄灭了。我以为自己从此会坠入无尽的黑暗,却没想到,我成为了那个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