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作者: 进击的少女_ | 来源:发表于2024-01-28 20:53 被阅读0次

每次读完一本书,我都习惯用简短的一句话来概括总结自己的感受,但是看完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我发现自己做不到,也不能做到。这本书就像一个极佳的容器,盛放着许多许多的东西,让我觉得,如果就用简单的三言两语概括自己的感受,是对作者的亵渎,是对这本书的大不敬。无疑地,它是精致美丽的,又是残忍冷硬的。表面上是在讲述一个离经叛道的故事,看似荒诞得惹人发笑。但慢慢地,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就像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在一步一步引导着我去思考反省,促使我重新去审判自己,审判这个世界的“常规”。

有时候,走在岳麓山幽静的山路上,或者是深夜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或者是读到一些有趣玄妙的话……这些时候,我会变得很冷静客观,会很自然地开始反思:未来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立足这个世界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都是正确的吗?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是我错了,还是生活错了?就像老师曾经说过的,很多时候有一些人是生活在“生活之外的,”这些人活在自己构建的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争不抢,随心所欲,憧憬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理想生活。一本书、一杯茶、一把躺椅,就是一下午。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东西将我们拉回生活之内,我们需要投入到井然有序的日常工作学习中,为了美好体面的未来参与竞争,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测评。那些“诗和远方”仿佛如“秋水伊人”般遥远。我们只能将她们埋葬在笔下,只能拿起酒杯对自己说,“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世俗束缚住了我们,而我们也只能被世俗捆绑。我就这样有时候会在这种矛盾中沉浮,但是又总是小心翼翼地压抑着自己内心暗自涌动的“离经叛道。”

而幸运的是小说家毛姆写下《月亮和六便士》,通过老成持重的叙事者“我”的视角来描写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不可理喻的举动——“追逐梦想就是追逐厄运。在遍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评论家们说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虚拟满足着自我的欲望,看这本书的读者们又何尝不是借机在满足自己呢!起码我就是这样的一位读者。看完,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的心中早已有万千感慨。这本书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和很深的思考,以至于我不敢简单地总结概括,那怕要动笔写下感想都心怀敬畏。

一、关于“月亮”和“六便士”

喜欢读散文,特别是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曾经在先生书中读到过这样一个句子:“自在悠游于夜空的明月呀!照亮过人间时,历历在目,有缘的人自然会看见明灭、看见幽微、看见美。”以前我只觉得这个句子读起来很美,但是在《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中,当我读到作者写下的“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我发现他们笔下的月亮、月光有着独特的意蕴,我知道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不过在我看来,月亮在林清玄先生和毛姆的眼中是一种高于世俗物质的东西,是一种悬浮于精神层面的崇高,是一种安宁和超俗,是一种召唤出灵魂,能让人重生的象征。但是就像林清玄先生说的那样,它虽然在照亮着人间,却只有一小部分人能看见它的明灭、幽微和美。而恰好毛姆笔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就是那能看见月光的一小部分人。当他发现了那一道月光,他的灵魂在悸动着,血液在燃烧着,最终他能够决然地抛弃一切束缚,只为心中的月光燃烧绽放。我想那月光无疑是值得我们追逐和向往的,那么那些看不见或者不愿看见月光的人该怎么办?于是他们低下了头去追逐那遍地的六便士。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它是世俗价值的等价物,是物质财富的衡量物。它代表着赤裸裸的物质欲望,是卑微的、现实的。为了得到它,人们忙着赚钱,忙着社交,忙着恋爱,忙着竞争,忙着忙着,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忘记了自己的赤诚与初心……有没有人能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无所顾忌地抛弃一切,义无反顾地沉浸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之中,遵从着自己的本心生活,随着灵魂的悸动起舞?我想这样的人是微乎其微的,大概几乎是没有的吧。我们离不开那闪着银光的“六便士”,却也对头顶那片月光念念不忘。但是谁也说月亮和六便士是矛盾对立的,二者为何不能兼得呢!毛姆笔下的主人公这只是一个极端,我们虽然做不到他那样洒脱,但还是可以努力去做一个能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一个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的人。时不时地迈进这个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月亮一样,不耀眼,却散发着宁静又平和光芒的世界。我想我可以努力做一个既活在生活之内,又能活在生活之外的人。

二、关于选择

书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本有美满的家庭,收入不菲的职业,过着庸碌而饱暖的日子。他之前的生活就像涓涓细流一样平静安宁,像牧歌一般祥和美好。然而主人公为了追逐艺术,抛弃原有的一切,选择来到陌生的城市潜心绘画,过着捉襟见肘的贫寒生活,最终死于麻风病,悲惨离世。他的选择明智吗?正确吗?值得吗?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他可能是疯了,好好的人生偏偏要毁掉,工作家庭都不要,跑去画画。我想如果是我,我是无法在他的那个年纪做出这样的选择,但是他的选择真的不值吗?在书中,作者曾多次描写到主人公给他的感受:虽然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但是整个人自在写意,目光炯炯有神,能感受到他的灵魂在悸动。而且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过。在我看来,人生的选择是由自己做主的,除了自己谁都没有资格和能力来插足评判。朗读者栏目中曾有这样一段引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选择贯穿我们的一生,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思特里克兰德的选择看似荒唐,但却是最合他心意,让他得以重塑自我,描绘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有人选择安逸,有人选择挑战;有人选择从众,有人选择随心;有人选择“月亮”,有人选择“六便士”……我想无论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只要是你想要的就要大胆地去做、去追,年龄、世俗眼光都不是问题,也都不要成为阻挡你前进的障碍。

三、关于孤独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生活换了好几身衣服,孤独好像长在了身上,即使人声鼎沸、歌舞升腾,孤独总是在提醒你,合群的你脱离了孤单,却在也走不出孤独。”现在信息技术发达,用于社交的软件数不胜数。网络看似方便了人们的交往联系,但事实上看似热闹的表象下是深层次的孤独,那是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孤独。就像毛姆在书中说的:“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看到这段话,我不禁反思: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真的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进了吗?没有面对面地交流,没有语气语调地展现,紧靠着小小的电子屏,小小的键盘,真的能很好传达思想,真的帮助沟通联系吗?有的对话由一连串的表情组成,是孤独在作祟,还是淡漠已经深入骨髓。微信、QQ里的好友那么多,但当真正需要人安慰的时候,但当想要和别人聊聊心里话的时候,翻遍好友列表,却发现没有一个人可以让自己卸下伪装,倾诉心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深夜里买醉,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深夜里辗转反侧,因为孤独已经刻入他们的血液,虽然他们尽力融入群体,用喧嚣热闹掩盖内心的孤寂,但孤独如影随形,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孤独会如同鬼魅一般爬上心头,让人难以逃脱,最终只能自己黯然神伤,独自流泪。

四、关于人生的意义

之前歌手毛不易的一首《消愁》引得万人吟唱,其中就有几句词更是被人们称赞不已,“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天亮之后总是潦草离场, 清醒的人最荒唐!”不同的人听到或者唱到这几句词会有不同的感触。有的人听到的是淡淡的无奈;有的人听到的是隐隐的悲愁;有的人听到的是别样的清醒和自慰。有多少人在疑惑是背上行囊奔赴远方闯荡,还是在家安稳工作?有多少人活在过去的幻影里,却不敢谈及未来?有多少人向往自由,却在家庭、社会的束缚中穷尽一生,直至死亡?有多少人对着朝阳憧憬,却又对着月光流泪?我常常也会问自己大学毕业之后我会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我的一生是会平庸普通,还是精彩灿烂?之前网友热议的某美国高校大学生放弃高薪工作回到中国农村做村官。有人为这个大学生感到不值,也有人为他点赞,一时间网上众说纷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有人采访这名大学生,问到,有人觉得他这样做是大材小用了,他怎么看?他笑了笑说自己是小材大用了。人生的价值从不是靠别人来估量的,人生的意义如何我想也只有自己能去评判。我觉得在《月亮和六便士》之中就很好的做出了说明:“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所以呀!勇敢一点,肯定一点,找到自我,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平凡也好,灿烂也好,只要自己喜欢,实现了自己的追求,就是值得的。

五、关于复杂的人性

书中有句话一开始让我很不解:“有人说灾难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贵,这句话并不对;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们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不是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吗?不是说“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吗?直到我看了纪录片《天启:二战启示录》,黑白画质的影片向观众诉说着,在二战快要结束,原本应该是感到轻松的时候,德国妇女却仍然活在恐惧和残忍的人间炼狱之中。对她们而言头顶轰炸的美国战机远比地面上对她们进行侮辱残杀的苏联士兵要好的多。弱小的德国妇女无疑成为了苏联士兵宣泄对德国法西斯满腔恐惧愤怒的对象。看完影片,我才知道为什么毛姆要这么说。战争就像是打开黑暗地狱的门,它带来的恐惧疯狂,让受害者失去理智,也无限地放大人性最黑暗最恐怖的一面。因为恨,因为畏,因为恶,苏联士兵看不到德国妇女的颤抖,听不到她们的哀求,他们不知道自己和这群女人是一样的,一样的经受战火的折磨,一样的憎恨战争,同样也一样的可怜可悲,哪里还会有什么同情爱护!还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中国有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西方有公正完美的上帝,在世人眼中他们是真善美的代名词,是至真至纯的象征,但是他们只是神,不是人,而且,谁能说他们一定存在着呢。人是兽性和神性的结合,多变复杂。就像东野圭吾说的:“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一是人心。”的确,“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六、关于批判和批判

在《月亮和六便士》的结尾,毛姆写道:“有句《圣经》上的话来到我的嘴边,但我没有说出来,因为我知道神职人员认为俗人侵犯他们的领地是有点亵渎上帝的。我的叔叔亨利做过二十七年惠特斯特布尔的教区牧师,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他往往会说,魔鬼总是随心所欲地引用经文。他记得从前一个先令就能买到十三只上等的牡蛎。”看了相关资料,我才知道叙事者没有说出口的经文便是《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那句“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又或者是《约翰福音》里的“不要将表象作为判断的依据”。的确,就像《圣经》反复强调的那样,我们不能轻易地去对别人评头论足。大多数的人首先只能通过表象去了解事物,然后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填补了解的空白,从而做出“自己”的评判。不过就像西方人所说的,能够做出公正准确评判的只有全知全能的上帝——如果这样的上帝果真存在的话。大多数的人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像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描写的那样,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和丈夫同床共枕了十七年却不知道丈夫已经偷偷学习了两年的绘画,所以才会将决意为艺术献身的思特里克兰德视为抛妻弃子的薄情汉;思特里克兰德的儿子罗伯特不了解父亲对艺术的爱,所以在听到父亲悲惨下场之后无动于衷,仍能道貌岸然地说“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人总是这样,喜欢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别人的人生,用自己的思想去评判别人的选择。突然想起龙应台说过的一句话,“能够承担责任的批判,才是真正的批判。”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有责任的去批判?现在网络交流平台异常发达,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自由发表言论,这件事看不惯了说两句,那件事看不惯了骂两句,结果呢?真真假假变得不再重要,娱乐至死才是王道。《小王子》里面有句话说的很对,“审判自己比审判别人难多了。如果你成功地正确审判了自己,那么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智者了。”我们连自己都看不清,又怎么能去审判别人呢!当然具备批判意识是非常可贵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责任是所有行为的基础。多从事实出发,在事情弄清楚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言论,让批判公正些,主观色彩淡化些。

七、关于美的发现

我们常说,“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能力。”为什么呢?我想毛姆在书中已经解释了原因,“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就能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经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他唱给你的是一个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的心里重新听一遍,就必须有知识、有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为什么有的人惊叹书法家的笔走龙蛇,而有的人却觉得那不过是简单的撇捺横折;为什么有的人惊讶于月亮的皎洁空灵,从望月中能看到明灭,看到幽微,看到美,而有的人只能看到简单的圆盘或斜勾,仅此而已……人们动辄谈美,但是却对这个词毫无感觉,他们随意地滥用,他们真的懂美吗?美的产生需要自己的感受。但是现在的我们常常凭借图片、视频、文字去感受别人咀嚼过且已经吐出来的所谓的“美”,没有贴身的感受,我们怎么有能力去感受真正的美。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已经看完了,但是带给我的感触却远没有结束。看完一本书之后,我常常会很惊奇的发现,当关上书之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瞬间,遇到一些人,碰到一些事,书中的语句会很自然地浮现在脑海里,仿佛是有来自远方的神的指引,让我惊喜的发现:诶!书中说到的和这个不就是一回事吗!

最后想套用朗读者的话,“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我希望能慢慢遇见更多的好书,能够让我不忍卒读,慢慢去品味感受更多的美好。

相关文章

  •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我的主题太宏大了自己都害怕

    书名: 《月亮和六便士》作者:毛姆翻译:傅惟慈 写读书笔记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月亮和六便士》的读书笔记...

  • 因为你看到的是你自己——《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月亮和六便士》的几则读书笔记 《月亮和六便士》讲述的是一个已经活到中年的男人突然和家庭决裂走上艺术道路的故事。 ...

  • 18岁的月亮,与40岁的六便士

    类型:读书笔记书籍:《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是2017年看的最后一部小说了。这是英国作家毛姆在1919年...

  • 纯粹自由伟大,平凡自有乐趣。

    读书笔记丨《月亮与六便士》 抬头仰望天上的月亮还是低头捡起地上的一枚六便士?这是选择理想还是选择现实的问题。捡六便...

  • 月亮与六便士

    标题: 月亮与六便士 读书日更Day 341《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001 月亮与六便士 其实只要我们还活着,理想和...

  • 人生的枷锁本虚无

    我是因读了《月亮和六便士》接触到了毛姆,知道了他写《月亮和六便士》之前,先写了《人生的枷锁》,甚至“月亮和六便士”...

  • 当你抬头看月亮时,遍地都是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8.8。书名中的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月亮和六便士正是理想与现实...

  • 爱塔和她的男人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随笔 读啊读,直到朋友问月亮和六便士什么意思,我才停下来思考,为什么叫月亮和六便士,但是直到整...

  • 《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六便士?

    还没打开这本书前,我就在思考本书名字的意思。我认为,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现实。理想和现实,有时可以二者兼得,有时却...

  • 《月亮与六便士》

    什么是月亮?什么又是六便士? 最近阅读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很多人推荐过,自己也很好奇! 到底月亮和六便士之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tg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