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跑步回来,碰到同住一栋楼的邻居老太太,她一大早从菜市场买菜和全家买早餐回来,也许回到家她家人还没起床了。看见她的佝偻的背影,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难道老了就没用了吗。30年后,我们也要这样安度自己的老年生活吗?我们也会跟她一样,为照顾孙儿、孙女,照顾子女们全家的起居吗?让自己完全沦为没有自己生活的老头子,老太太吗?

也许你会说,我们父母乃至我们的爷爷奶奶辈不都是过来的吗?不都是这样退休后就为家人转吗?但是我想说的是,难道这是唯一的选择吗?难道除了这个,没有别的选择吗?
随着国家老龄化社会趋势的来临,老年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国家都开始慢慢延长退休年龄了,我们也是否要考虑65岁退休后的老年生活了?难道年轻时的努力拼搏,最后只是沦为在一起跳广场舞吗?
什么样的职业是随着年龄越老越值钱的?什么样的职业能在退休后仍然能为社会发光发热?退休后有大把的时间,是否要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了?有些年轻时的梦想,现在无法实现,老了时候能实现吗?这些都是我们在30岁时就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将来的老年生活将被儿女们规划,你将没有自己的生活,彻底沦陷为家庭的佣人。
那么我们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以及自己有兴趣的职业了?聊到这里不得不提生涯规划中的事业线,事业线也是我们的自我实现线,这是我们自己的兴趣领域,是自我实现,这个与经济报酬无关。

职业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事业期。
第一个阶段就是生存期,这个阶段主要以生存为核心目标,主要是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挣钱就是为了养家糊口。
第二个阶段就是发展期,随着人的能力提升,收入的增加,收入慢慢大于支出,人开始追求发展,希望获得归属与尊重的需求,更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希望获得工作成就。这个阶段的人更注重平台以及发展空间。
第三个阶段,事业期,人们开始寻找自己热爱的领域,做让自己感兴趣、快乐的事情。他们不再为经济需要,更注重自我实现,这也是人们开始实现自己情怀的时候。
如果在职业发展期没有开启自我实现的探索,那么你的一生很难进入事业期,随着精力和年龄的老去,人们将进入老年的衰退期,收入将慢慢降低,也有可能低于生存基本线。这个时候有些老人就开始投奔儿女,帮儿女带小孩,由儿女负责养老。我们传统的中国人都是走的这样一条职业发展线。
但是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在你还处于发展期的时候就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培养自己的事业发展线,大概这个年龄会在30岁左右。也许最开始兴趣爱好并不能带你带来很多收入,就像你的小孩一样,你要一直养着他。当你的爱好,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擅长,还能慢慢给你产生价值的时候,那么你的兴趣就变成了志趣,这时候不仅喜欢,而且擅长,还能带来价值,再通过时间积累,当志趣产生的价值超过你的基本生存线时,你就可以自由切换到事业发展线,这样你就能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收入。
不管你退休后是想过哪种类型的的老年生活,但是你必须提前做好规划。当然你可以选择健康型:包括健康饮食计划、健身运动计划、老年病治疗计划等;还可以选择学习型:学习外语、艺术、理财等各种知识和技能,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以及奉献型: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制定计划,参加各类公益社会组织或社区志愿者活动,发挥余热、回报社会,在集体活动中获取快乐,共享成果;更有可能是休闲型:根据自己的健康条件,制定旅行计划,开阔眼界,陶冶性情。甚至可以是梦想型:实现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想,自己动手从事一些小发明,小创造。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提前做好规划。
只有自己能做主的人生,才是可控的人生。为了让自己退休后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趁着年轻赶紧抓紧时间规划你的人生吧。别等到老了后再说“这一生,我很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