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快乐!!
5-3而作者希望将这种规则规定的身份与人类的理性本性和道德本能挂钩,必然增大分析的困难性。在诉诸理性方面,他借助动物来确定人的特殊性,但是计算机却比人更理性。于是他需要将道德因素考虑进去,计算机虽然理性,但是与道德无关,因此也不算是“人”,没有“先验自我”。
最后他将关键词落在“执行者”和“主动”上。但是,这种存在论和发生学上的词汇,承担不了“自我”的人格。我们凭什么说动物和计算机做事不是“执行者”呢?
但是如果将侧重点放在“负责人”概念上,便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不会让动物与计算机为它们的行为负全责,因此它们不具有“先验自我”的身份。
5-4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我为什么是“我”,基本的方法就是剔除经验、再剔除具体理性和逻辑的运用方式,最后不断剔除,或许剩下一个“主动性”在,而用名词表示,便是“执行者”。但是一个公开的自我,单单靠每个个体确立“自我”的能力,就丧失了它“公开性”的来源。最表面层次上,“自我”当然是由我来确立的,这最符合一般的直觉。但是这个感觉如果没留一个公开的“缺口”,便容易成为私人的感觉类似的东西。
自我之所以是自我,一定是因为别人也是“我”,但同时他们都是“你”,因此也不真的是“我”。关于他们为什么是“你”,前面提到是出于“责任体”的设定。
或许应该再补充一下,他们为什么是“我”。那是因为,将其他人视为自己的“同类”,更容易共情和理解。我的观点可能已经生物主义化了。但是,将其它事物视作自己的同类,确实是一种常见的隐喻式思维。以至于那些不把其他人看作同类,无论是抬高还是贬低的理念,都会被鄙视。而即使对面不是“人”,是一个公司、国家、宠物、甚至是自然现象,也都容易被人当作“人”开看待,用一些关于道德、动机、理智的词汇来进行形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