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有很多求而不得的烦恼?为什么拥有了很多却还是不快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吗?
上周重新开始整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比起第一次读时的囫囵吞枣,的确更清楚地看到了全书是围绕着找回爱、和平与喜悦的真我来组织发展的。首先说明了何为真我,其次逐一阐述了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对我们找回真我的阻碍和解决之道。本文就试图整理书中关于真我的概念。
真我是爱、和平与喜悦。这是书中的一个核心观点。
1.什么是爱、和平与喜悦?
爱:真正的爱,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就像父母对小孩的爱,充分尊重孩子的生命历程的爱。
喜悦:不同于快乐,不是靠外界的感官刺激而产生、消亡;它是由内而外绽放的、外界无法改变无法剥夺的。
扪心自问,每日营营碌碌究竟是为了什么?最终想要达到怎样的生命状态?我想我没法否认外在东西的价值,但也无法否认,我向往一种生命被充分接纳、尊重、支持因而可以绽放精彩的状态,我们可以自由追求所爱之事,也不会因为失败而懊悔,当我们疲倦时就可以安然休息。
所以最后还是尊重、支持、温暖、和平、接纳、包容、宁静......所以会觉得简简单单的生活特别令人感动,摆脱了那些繁杂和刺激回归本心。爱与和平,生命的能量本身就是一种喜悦。
2.什么是真我?
“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
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这个内在真我不曾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目睹、观察人世百态......”
向死而生,当你离开时,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你曾经创造过什么?人的躯体肉身不过百年,而精神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永生。我想相比于躯体而言,精神能体现一个人的特质,能够为人铭记,因而也更能代表真我。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为什么真我是爱、和平与喜悦?
如果你从来没吃过冰淇淋,你会对冰淇淋有渴望吗?你会想着冰淇淋而流口水吗?我们才如此热切地追寻爱、喜悦、和平,恰恰说明这些是我们曾经拥有的。
每个人看到小baby都会打心眼裡涌出一股喜悦,孩子似乎可以和天使划上等号。他们哭完、闹完,他们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内在和平的喜悦境界。而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
再如历史上智者的言语,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我们的本质就是爱、喜悦、和平。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分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障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圣雄甘地、特蕾莎修女,孔子,耶稣基督,佛陀,...,那些为你所敬重的普通人。
所以或许这是一件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4.我们现在是怎么看待真我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425209/2399b0545119454c.png)
如图所示,真我的外面被包围着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逐渐从一个单纯的精神被包装成一个为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人。的确我们更容易融入这个世界,却也更容易陷入外围,忘记了精神上的真我。
5.真我的对立面——自我的产生
当我们一味向外发展,认同于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分时,我们的“自我感”就是一种“小我”、“自我“。正因为我们忘记了真我,失去了它提供的能量来源,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攀附、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无论是追求一定要功成名就,权力地位,还是一定要家庭美满,儿孙满堂......我们把这些东西当成生命的全部,一心追求,可是一旦出现了什么事情阻碍了预想进程的发展我们就崩溃了,怨天尤人,大感世事不公,为了那个实现不了的目标而痛苦挣扎,以至于放不下,不肯接受现在的生活。
此外,我们为了能够控制他人、用权力驾凌他人、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喜爱,不断发生小我之间的战争,去争夺他人的能量,弥补我们内心的缺失。可是就像很多无意义的吵架,吵赢了又能怎样呢,最初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心理上的需求依然没有得到满足。
所以陷入自我、小我就容易产生种种烦恼,我们应当找回真我。
6.我们应该怎么做?——找回真我
真我是我们生命能量的来源。我们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连结,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扮演、身分认同这些能量,把我们生命能量的源头团团围住,隔绝了爱、喜悦与和平!
唯有破除情绪、思想、身份的牢笼和藩篱,让心灵重新与爱、和平与喜悦联结,才能释放自己未曾表现的能量,更好地实现想完成的事情。
希望我们都能向往爱、喜悦、和平,相信它们的存在,努力去追求,停止怀疑与困惑,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