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 I李会娟 | 来源:发表于2020-03-24 10:27 被阅读0次

    教材解析

          《古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明确提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对如何开展活动做了具体的指导。教材中的插图和泡泡提示了了解传统节日的途径,即可以看看日历,问问长辈,查查资料等。“活动提示”还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共同商定准备了解哪些传统节日,通过哪些方式记录了解到的内容。教材提供了一个表格作为记录的样式,启发学生可以从节日名称、过节时间、节日的习俗等方面收集资料。

          《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是对活动开展的过程指导,提示学生适时交流第一阶段的活动情况,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商量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泡泡中的“爷爷给我讲了乞巧节的传说”“我收集了元宵节的灯谜”是举例介绍可以收集哪些资料;泡泡中的“我们小组打算制作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还需要补充一些图片”是展示方式举例,并提示学生根据展示的需要,可能还要有针对性地收集更多的资料。

            本单元课后学习结束后,教材安排对前一阶段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活动有两项任务,第一项是个人学习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里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从而促进他们对节日的了解。第二项成果展示重在集体合作,教材中的4个泡泡列举了一些展示的形式和内容,比如可以通过做月饼、写春联、诵读古诗、讲述包粽子的方法等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最后对展示交流提出了要求,展示成果时,本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最后还要评一评哪个小组活动开展的好。

            教材这样安排,旨在通过为期两周左右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人际交往等能力以及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线上小组内进行了两周的活动,活动过程十分扎实:每个小组认领一个节日,组内明确分工,合作完成,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最后再由组长牵头进行成果展示,

    课前思考

            此次的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包括两部分内容:1.写一写过节的过程,2.学习成果展示。

            这样,就可以可分3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先指导过节的过程;再指导写过节的故事;最后总结写法;布置习作任务。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课:读开头,猜节日;好段欣赏;好文欣赏。

            第三课时:成果展示:回顾前两个阶段孩子们做的工作;以一个主题节日为例,展示成果。

            本单元没有习作,无形中这次的综合性学习也承担起了习作的任务。

            这节课的定位就是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

            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能够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进而把文章写清楚。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根据这段时间综合性学习获取的知识和平常的经验,把儿歌补充完整。

            二、学习写作方法

            (一)1.跟着第九课的三首古诗,学写过节的过程

            1.以《快乐的除夕》为例文,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文章写清楚。

            2.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的第三自然段和《赵州桥》的第三自然段为例,学习怎样围绕着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二)跟着第九课的三首古诗,学写节日里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以2篇《端午节》为例,学习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写同一个节日。

            (三)总结写作方法:

            要写好过节的过程:节日习俗+顺序+排比,写自己的故事:除了以上三种方法,还要语言+感受。

            三、作业::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教学反思

            第一,心中有全局,明确定位。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在教材中是分三个不同的阶段完成的,第一阶段: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第二阶段: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为展示做准备;第三,展示交流学习成果。那么,我要进行的就是第三个阶段——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成果展示在教材中又包含两部分:个人学习成果展示——写一写过节的过程,集体合作成果展示——展示活动成果。本单元又没有习作,那么,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就要提高到习作的重要程度。

            习作课又分可以分为指导课和讲评课,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所以要进行的就是习作指导课。

            只有心中有这节课的全局,才能明白这个课时的定位,才能精准备课。

            第二,不同的课型要求不同,在对比中可以寻找一些上课的规律。

            前段时间,我讲了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通过串联思考,对比教学,总结出“快乐读书吧”阅读交流课,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块内容进行教学:1.各种形式检测导读课的成果;2.调查学生阅读中的困难,并给与相应的解决方案;3.通过对比阅读等方式,将阅读引向深入。

            这次综合性学习,刚开始没有把课背透,不清楚这节课的定位,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比较乱,想借助前面“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来设计这节课:小组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案,习作。结果,可想而知,一节课的容量太大,重点不突出。

            于是,我就重新来理这节课应该有的教学内容,然后发现可以可分3个课时完成,并设计出每个课时的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先指导过节的过程(节日习俗+顺序+排比);再指导写过节的故事(语言+感受);最后总结写法;布置习作任务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课:读开头,猜节日;好段欣赏(看排比);好文欣赏(评结构)。

            第三课时:成果展示:回顾前两个阶段孩子们做的工作;以一个主题节日为例,展示成果,成果分为:节日由来,相关知识与图片,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相关古诗词等。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

            我想,今后再遇到综合性学习,我又可以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比较合适的思路了。

            第三,厉兵秣马,未雨绸缪。

            这次讲课,我在课件中插入了3段音频,当播第一个音频时,就显示播不出来,我又试了一次,还是不行,于是改变策略,引导学生:电脑不想读,想让大家自己读一读。学生读的时候,我开始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学生阅读快结束时,我想通了这里面的原因,于是,在后面正常讲课的间隙,迅速解决了问题。后来的两个音频也正常播了出来。

            事后,我十分感慨:我这次直播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居然没有慌乱,还悄悄地在不影响学生上课的过程中解决了。这是自我超越的一次!

            分析原因:1.头天试过,也录了完整视频给后台,万一今天录课出问题,就可以作为后备;2.心里想过:万一播不出来,我该怎么办?对,把话衔接好,让学生自己读。

            我想,这正是我这次能比较顺利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坚决不能临阵磨枪、渴而掘井,只有厉兵秣马、未雨绸缪,才能从容应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zn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