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了了

作者: 薛其雱 | 来源:发表于2017-06-16 13:17 被阅读49次

    某晚。

    我光着脚丫,架起一条腿,以自在菩萨的姿势翻阅着《沉潜的瀑布》。北方冬季特有的风,带着走廊的丝丝凉气,穿过只合上了四分之三的门,划过了我的脚尖。

    对门宿舍的老赵就这样突地走了进来,问我在看什么书。

    我没有直接进入别人宿舍的习惯,也缺乏无事了解一个关系寡淡的同学在做什么的精力,更是一贯拙于与人套近乎。但,我还是提起嘴角回过头来将那本书展示了一番。

    她语速有些快,连忙说到,三岛由纪夫啊,他不是最后开枪自杀了吗?……其实我不是很分得清他和大江健三郎。云云。

    我微笑点头。

    我起身问她有什么事吗?

    她说没有,只是隐约看到我坐在这里,想来看看我在看什么。

    我送她出宿舍门,并说,我也不是很了解他们。

    她似乎有些惊讶,你不是在看他的书么?

    我不大在意这个。

    我轻轻关紧了门。

    有时候,看书更多是为了填充我闲暇的时光,我并不追求一种学术式的研究,一定要对作家生平、创作背景以及思想高度等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剖析。很多时候,作为非专业人士,我看一本书,更关心的是自己对这本书的直接感受与思考,我并没有兴趣知道别人怎么评价他怎么阐释它。我也不想拿着别人的认识与理论来充当自己的见解,我并不觉得我单单知道这个作家是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就能增进我本身对他的作品的理解与接受度。

    如果我看完一本书,觉得有共鸣,觉得内心深处灵魂当中有所击中,我自会去找其他相关的作品来读;若我对作者其人愈发有兴趣,自会去阅读他相关的传记、研究。我一直觉得自发的阅读,就是一种自在的感受和自主的思考,对文本本身的体悟远比背一些文学常识、接受别人对作品的感受、阐发等二手三手的资料来得重要。(我说的是平时的阅读,当然,如果是做这方面的研究,自然是要多了解多观望多总结的了。可惜我不是。)

    这有点像吃苹果。我见着面相好的合意的,便买了;把苹果洗干净就直接开始啃了,好吃我再买,不好吃我不买这家的这种苹果了。我才不管这个苹果是谁种的、在哪儿种的、这棵苹果树多少岁啦、这棵树一共结了多少苹果、苹果当中含有哪些微量元素、什么让我觉得甜、怎样才能使这棵树的苹果更多更甜……诸如此类的问题,对于我这样一个只是想吃个苹果的人而言,不大想去了解,一时半刻也做不到全然了然,我也等不及统统去调查一番再开始吃。即使我去百度查到了相关的资料,我还是会很快就忘了的。

    对信息,我实在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何况是那么无趣的。也许对于这方面的从业人员或者恰好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人而言,探索了解它们正是目的与乐趣所在。我并不觉得他们这样有什么奇怪,但我也不会觉得自己不想去了解就很贫乏。如果有的人,并不是出于必要或者热爱,根本没有吃过苹果,只是道听途说,了解了一些很边角的知识,却在我吃苹果的时候,对我进行某种意义上的“科普”,好像想告诉我他虽然没有吃过,但是也懂很多,还惊叹我怎么不懂?!那我会觉得对方可能只是想显示一下自己优秀的存在罢了。只是,往往光线越强,越令人不想直视。(我也十分佩服那些没有见过本体借助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的敬业的有热忱的人。)

    以前看博尔赫斯的《诗艺》,里头有句话,“这首诗是谁写的,可能只对文学史家有意义。”

    我莫名其妙只记得这本书里的这句话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求甚了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zp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