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也说宝钗(4)

作者: 罗腾树下 | 来源:发表于2017-05-25 15:15 被阅读0次

    陶渊明写过一首浪漫入骨的诗《闲情赋》献给他心中的爱人,这位佳人“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
    这四句用来形容薛宝钗很是恰当。
    可惜“娴静少言”陶渊明和“藏愚守拙”的薛宝钗无法相遇,若相遇,定会演绎出一段势均力敌的爱情。
    陶渊明说:“走吧,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两个人从此耕田织布,写诗休闲。

    可惜没有好风,让宝钗遇到一个灵魂和她在一个频道的爱人。然而纵使命运的天空看不见青云,心中的苍穹却依然可以有青云腾起。
    命运很强悍,他可以把你逼到墙脚,然而命运也无力,若非人屈膝进贡,他无法获得人类心中的青云。

    《续逸民志》说:隐而不仕的嵇康“早有青云之”,萧统给辞官归隐的陶渊明写序,赞叹说:“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很奇怪宝钗的一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竟会成了她 “醉心功名富贵”,“野心勃勃”的铁证。

    “她一心想上青云,想成为贵妃,用她的金锁去配皇上的玉玺,可惜没选上,于是就用金锁去锁宝玉。”这样的论调到底因何而起呢?

    我惊奇地发现虽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已经百年有余,帝制的游魂还在不少人的心中猖狂复辟,他们忙着给宝钗贴上“封建卫道士”标签,自己的内心中却有着“保皇党”的逻辑,坚守着封建时代的“政治正确”。

    “人人都应该爱皇帝”,“被皇帝看中是荣耀和高贵的事”——这样的“政治正确”推导出的结论是:入宫是宝钗的野心,攀附皇权是宝钗的青云之志。

    宫女图(明).png

    这个时代没有人去赞赏裹出三寸金莲的裹脚布,却有不少人艳羡比裹脚布还坑害女性的后宫,帝制的游魂真是够鬼魅。

    来看看明代一篇传奇:
    嘉靖登基,要选良家女充实皇宫,民间纷纷嫁女。

    “一时间,嫁女儿的,讨媳妇的,慌慌张张,不成礼体。……十二三的女子,嫁着三四十的男儿。粗蠡黑的面孔,还恐怕认做了绝世芳姿;宽定宕的东西,还恐怕认做了含花嫩蕊。……当时无名子有一首诗,说得有趣:‘一封丹诏未为真,三杯淡酒便成亲。夜来明月楼头望,唯有嫦娥不嫁人。” (明末《初刻拍案惊奇》)

    再看一篇清代的传记:

    一日禁中选秀女期届,女名在籍中,闻报,抱父母恸哭。……故事,无问官民家女,既当选,则以官监守之,虑其遁也。女既不克脱,不得已,届期随众往,排班候驾于坤宁宫门外。…民家女初入宫禁,已战栗不自胜。又俟驾久,罢倚不能耐,重以饥渴交迫,相向饮泣。
    监者叱之曰:“圣驾行且至,何敢若此!不畏鞭笞耶?”众闻言,愈战惧欲绝。
    女勃然起,万声语监者曰:“去室家,辞父母,以入宫禁,果当选,即终身幽闭,不复见其亲。生离死别,争此晷刻,人孰无情,安得不涕泣?吾死且不畏,况鞭笞乎?” (清代《今列女传附录》)

    大多数女子入宫是无奈被选,少数女子入宫是无奈被送。无奈被选的女子是抗不过皇命,无奈被送的女子后面是家族的野心或某些政客的野心。
    贾元春是无奈被送的。《红楼梦》第18回写道:

    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

    红楼梦十七回(清).png

    为了保住贾府的功名富贵,贾家铺平了元春入宫之路,把元春“送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入宫不是元春的青云之志,然而皇命难违,父命难违。
    宝钗选秀是皇命难违。《红楼梦》第四回写道: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脂砚在此侧批:“一段称功颂德,千古小说中所无。”

    薛宝钗早年丧父,当日她父亲在时,酷爱她,令其读书识字。这份“酷爱” 里或许藏着残酷的野心,如果她父亲尚在,难保她不会重蹈元春的悲剧,尽管她是一个不愿意戴宫花的女子。
    父亲不在了,薛宝钗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她成了母亲的主心骨。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写道:
    那薛姨妈用手摩弄著宝钗,叹向黛玉道:“你这姐姐就和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有了正经事就和他商量,没了事幸亏他开开我的心。我见了他这样,有多少愁不散的。”

    丈夫死后,薛姨妈靠不上儿子“呆霸王”薛蟠。若薛宝钗入选进宫,她和薛蟠撑不起薛家,何况她的身体也不好,家里家外她能依靠的人统共只有女儿一个。这种状况下薛姨妈会为了确保女儿入选而上下打点吗?
    “薛家到贾府是为了找关系让宝钗选秀成功,好振兴门楣”,这个论点实在不符合人情与事态的逻辑。

    红楼梦里明写宝钗进京待选,此事后文为何不再提及呢?
    有清一代,文字狱空前绝后,乾隆时堪称极致。宝钗落选的原因是曹雪芹不可以明写的文字。
    薛宝钗为何落选?不是因为她品貌不够,也不是因为她哥哥的命案。薛蟠确实犯了命案,但他的“档案”里不会有这桩命案。
    薛宝钗落选的原因很简单:贾元春为她打点了关系。薛姨妈不愿女儿入宫托了姐姐王夫人,王夫人入宫去找了元春,元春不希望又一个女子被送入见不得人的去处。这样的文字自然不能明写。

    宫花(图片来源网络).png

    那么宝钗是何时落选的?一种说法是二十八回。元春赐给宝钗的礼物和宝玉的一样,这表明元春确定宝钗落选,她想撮合一段金玉良缘。另一种说法是三十回。宝玉说宝钗像杨贵妃一样“体丰怯热”,惹恼了宝钗,她语带双敲怼宝黛。一向端庄的宝钗为何发怒?这表明她被哥哥薛蟠连累,入不了皇宫,当贵妃的野心落了空,所以失落。

    从文本分析,曹雪芹在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已经暗写了薛宝钗落选。
    脂砚在第五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回后批语写到:借刘妪入阿凤正文,送宫花写金玉初聚为引,作者真笔似游龙。
    宫花送出喻指宝钗不用入宫。送出宫花后双宝(宝钗,宝玉)的金玉之缘,双玉(宝玉,黛玉)的草木之恋开始纠缠。

    第八回宝玉去探望宝钗,宝钗想看看宝玉那块“落草时衔下来的
    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

    宝钗到贾府有一阵子了,为何送宫花之前,宝钗不赏鉴那块“宝玉”,送过宫花之后,宝钗就要仔细瞧瞧“宝玉”呢?原因很简单:解除了皇命的威胁之后,宝钗不免会好奇贾宝玉的那块玉,那块玉会不会和她的金锁会不会一对呢?
    这样的好奇实在是符合人性。

    “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看到宫花大抵也猜到宝钗不用入宫了。送宫花之前,黛玉对宝钗不过是“有些悒郁不忿之意”,送宫花之后,黛玉把宝钗看作了威胁,直至四十五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钗黛成为知己。

    柳塘渔歌图(林曦明).png

    皇宫不是薛宝钗的青云,贾宝玉又何尝是!贾宝玉不过是薛宝钗无法逃脱的命定而已。逃脱了皇命,薛宝钗逃不过上天注定,逃不过那把锁住她婚姻的金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也说宝钗(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aa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