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成长励志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思维模式与自我成长 ——读《终身成长》有感

思维模式与自我成长 ——读《终身成长》有感

作者: niuniuui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16:57 被阅读11次
    固定型思维模式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更关心能否提高自己。  

    前段时间叨叨在群里发起了共读《终身成长》这本书的号召,当时一看到书名以为又是一本个人成长的方法论,因为最近在学古典的《超级个体》,所以没有参与。

    后来看到大家发的打卡留言,还是忍不住自己买了这本书回来。虽然没有跟上大家的节奏,但在叨叨的领读下,我竟然也在10天之内读完了这本书。要知道以前看一本书,放在床头每天睡前看几页,几个月都没读完。

    所以,参加读书会还是有帮助的。一来,跟着大家的节奏,每天读一章或半章,会更有目标也更有效率;二来,有了群主的领读,你的理解也会更深刻。这是一本外文书,读起来可能有点晦涩或者枯燥,如果自己一个人读的话可能读着读着就没了兴趣。在叨叨的领读下,竟然读起来也没那么费劲了。

    作为图书编辑出身的叨叨,她对全书的结构以及如何去读一本书更有方法。虽然以前拿到一本书首先也会去看目录,但不会去从宏观的角度细究作者的意图和书写节奏,而是喜欢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叨叨说,看书首先要看目录,其次就是每个章节里的小标题,这些都是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然后,在书写读后感的时候,不一定要全部把重要内容复述一遍,而是要挑其中对自己有用启发最大的章节来写。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读书群的收获,感觉读书的欲望也一下被激发了,应该也算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吧。

    还是回到正题吧。读完《终身成长》我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全书都是围绕“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思维模式来写。所谓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事物和人的发展是一成不变的,人的才能、能力是固定的,是靠智力、天赋而活。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和事物是可以发展的,是可以培养、改变和成长的。

    也许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但是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都会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印迹。

    1为什么总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你

    固定型思维模式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更关心能否提高自己。比如面对失败的时候。

    记得那天叨叨在领读中讲了自己一个关于升学考试失败的故事。于是,我回忆了一下自己过往30多年的人生,失败的例子。因为从小到大,我都是班上成绩排名数一数二,而且在各种大小考试中基本都能正常发挥,就连驾照考试,我都是几个人里唯一一个一次性全部通过的那个。人生好像还挺顺的。

    唯独算得上失败的一次,是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没有通过试用期。记得那天,得知被开后,一个人走在路上,眼泪刷刷地流,甚至都哭出声来了,也管不了旁人怎么看,总之就是觉得世界瞬间都塌了!心里一边嘀咕:他们怎么就不要我了呢?这样的小公司我还不愿意留呢!

    当时伤心的原因主要是觉得太丢人了。而且刚刚毕业的我,那时觉得能找到一份工作已经相当不易了。因为从小习惯了优秀,不被人认可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自尊心感觉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庆幸的是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鼓励我,大不了重新找呗。结果在第二天,我就接到了新公司的面试电话。

    现在回过头去看,当时的我虽然没有陷在失败中没法自拔,但是也没有去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而是想赶紧找到一份新的工作,来修复我的自尊。从我的反应来看,自尊心比成长更重要,这是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体现。

    其实,直到现在为止,我都是一个很在乎别人看法的一个人。我很怕别人觉得我笨,很怕别人瞧不起我,所以也一直不敢去做一些大的跨越和尝试,而是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稳稳地做着自己心中那个“优秀的自己”。

    其实,失败几次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看来,感觉越糟,反而越会下定决心,他们相信自己的基本特质可以得到发展,通往成功的道路依然有很多。

    人总是要经历一些失败才能够长大。如果你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那么即使面对未来的失败,你也会拥有无穷的勇气和改变的力量。

    2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我们常常在夸孩子的时候会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也常常在孩子表现不佳的时候会说“他就是这么胆小”,或者“你怎么这么笨”之类的话。殊不知,这种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会很容易让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

    因为这些评判性的话语,对于一个孩子来讲都关乎到他如何看待自己。“你真聪明,你学得真快”这类话语看似是鼓励的,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的,但在这背后孩子会不会认为“我很聪明,根本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做到”,或者“我最好不要努力学习,不然他们会觉得我其实没那么聪明”。

    想想我们的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成人,总觉得自己很聪明,脑瓜子灵活,有几分天赋,但表现出来的成绩却差强人意。这或许跟小时候听多了“你很聪明、很有天赋”这样的话有关。

    作者通过对数百名学习进行试验,得出了一个清晰的结论:对孩子的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表现。

    那么,该如何来表扬孩子呢?

    “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夸奖孩子们以成长为目标的努力过程——夸奖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到的成就。”

    作为一名妈妈,虽然我早就听过这个道理,但是现实生活中也难免会犯这样的错误。

    书中还专门讲述了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他人,尤其是家长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来传递。

    除了称赞孩子的方式以外,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和失败时做出的反应以及重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是也是每个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的。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考试没考好,你还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淡定的情形吗?是不是很焦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传递一个信息:失败是一件很严重的事。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孩子的挫折表现出兴趣,认为挫折是一次学习的良机,并告诉孩子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谁都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书中列举了两种思维模式者对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对话反应。如果在与日常孩子的相处和教育中,时刻谨记成长型思维模式,是不是会少了很多个因辅导作业而暴跳如雷的父母?哈哈!

    3思维模式与领导力

    思维模式在企业管理和领导力方面同样值得借鉴。书中讲到了“1个天才与1000个帮手”的固定型思维运营模式,也就是说不需要建立一个卓越的管理团队,只需要一些帮手来执行天才的构想。而且天才也认为,他是公司里唯一重要的人。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天生的优越感的人是无法促进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

    而在成长型思维模式管理者眼里,无论是看待自己还是他人,相信人的潜能和发展潜力,他们不谈特权,只专注公司及团队的成长,他们也不认为领导人最重要的是卓越的才华,而是发展潜力和激情。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句话,最好的公司就是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杰克.韦尔奇是一个摒弃精英主义的人,他上任后辞退了那些手段残酷的管理者,尽管他们给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为这些人的行为不符合公司的价值观。他认为公司推崇的是通过员工辅导而不是恐吓来提高生产力。

    关于领导力,在叨叨的领读中她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觉得也很在理。她说现在的很多妈妈都是全能干将,不仅大包大揽家庭所有家务,还要负责孩子教育、特长及家庭财务等一系列事情。而有个妈妈就不一样,只负责统筹,爸爸善于动手,就由爸爸陪孩子玩手工,爷爷善于古诗词,某个时段就由爷爷负责陪读古诗词,奶奶善于烹饪,就由奶奶负责三餐。这个妈妈没有把自己放在那个“天才(全能)”的位置上,而是发挥各自的优势,让一家人分工协作共同配合。哪怕妈妈只是躲在背后,被孩子说成为那个很“懒”的妈妈。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妈妈们是不是总觉得别人做得不好,爸爸笨手笨脚,奶奶做的饭菜不好吃,而只有自己做的才是最放心的。这个让我启发很大,因为我就是那样的妈妈。

    思维模式是一种底层逻辑,希望在未来的路途中,我们能够不断去习得这种成长型的思维模式,最终成长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模式与自我成长 ——读《终身成长》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cd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