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 作为最主要的传统金融机构,在我国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是唯一可以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中介,也正因为此,商业银行拥有整个货币体系最终要的货币扩张作用。概括而言,商业银行的四大职能是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
从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来看,主要考虑的是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我国的商业银行一般都在保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寻求实现盈利性目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风险,一般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也叫违约风险是商业银行运营中最值得关注的风险。
商业银行资产端主要以有价证券为主,也包括各类抵押贷款,存款准备金,拆出资金,回购协议等,可以这样认为商业银行资产就是过去形成,当前持有,未来获得现金或经济利益的事物。我国商业银行持有的房地产贷款最多,因而也牵扯到我国从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途径的堵塞问题,这里先不提这一点会在LPR讨论中提及。对于贷款分类,中国人民银行在参考国际惯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姜波克老师书中有详细介绍),制订了相关指导原则,将商业银行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视作不良贷款,对应计算加权贷款损失额的比例为0,0.05,0.3-0.5,0.5-0.75,1,通过计算可以轻松得到银行贷款的健康程度。另外一点,回购协议一般见于中央银行执行OMO,当然商业银行也可以将放出的贷款证券化后签署回购协议进行再次放贷,由于回购协议没有准备金的限制(OMO的原因),似乎商业银行可以无限放大杠杆,但是出于经营三性角度,这是不切实际的。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拆入拆出的资金一般不得超过本身资本的4%(数据存疑反正是有限制),这样商业银行无法实现同业拆解市场的无限放大杠杆作用,而专注于补充短期流动性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