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皇上是金口玉牙,说出去的话是绝对不会收回的。但是在封建社会还有一条不成文的铁律,那就是“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当皇上的话伤及百姓的时候,皇上也得削发代罚,甚至是跪在太和殿外向上天谢罪。
维护一个中心和维护权威,并不见的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地维护皇上说的每一句话,为了避免出现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局面的出现,及时调整政策,不但不会伤及皇上的颜面,反而会被百姓颂为明君。
有时候也会翻翻历史的故纸篓,看一下贞观之治,看一下康乾盛世。这些被万世歌颂的历,其实都是处于朝代交替后的时期,历经战乱,朝庭并没有继续强势管理,出台各种紧缩、禁言和税赋压榨政策,而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修养生息政策。而利好百姓的休要生息政策,其实就是藏富于民的政策。民富则国强,百姓安居乐业,则社会稳定,向心力增强,于是一个内部安居乐业,外敌不敢入侵的社会也就最终建立起来了。
其实不光是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即便是美利坚的崛起和欧洲而战后的复兴也莫不如此。
世界上其实没有金口玉牙的皇上,更没有不可调整的政策,关键的问题是心里放的是谁,是自己、自己的那点权威,还是百姓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