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急匆匆赶回家来,是为了准备今天下午的拙政园走读。
凌晨到家,又读了三个小时的书,对拙政园的叠山、理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如果走马观花两三个小时走读完拙政园,东园总是被忽略的,但是我们现在分两次讲拙政园,就可以从容细读了。
拙政园东园是1958年复建的,苏州才子汪星伯有许多创意的杰作,缀云峰、翻转划龙船、涵青亭,等等,都值得细细品味。
可惜放眼亭因维修封闭已经半年多了,我们不能上去。站在秫香馆左前方看向放眼亭时,土山东北山脚下的水岸石矶是一抹亮色。
我记得2021年听沈亮老师讲拙政园时,他讲过此石矶的妙处,时间过去久了,一时又找不到当时的记录,记忆就有点模糊了。
当时一起听讲的金玉老师回忆了一部分。今天上午我直接请教沈老师。他回答如下:
“从园林叠山艺术角度看,此水岸石矶是写意水的高水平体现,完全真实模拟了自然界的山水湖岸形态和曲线,层次分明,是山的余脉,并延伸到对岸来,东北方向的对岸,虽然仅几块山石,但也高低错落,特别是还有一个洞穴,通向水里,看上去像个井。由北南望,山岭,石矶,水湾,就是一幅天然国画。
从功能上看,放眼亭所在是个土山,五十年代末植被并未形成,这道叠石起到了一个挡土墙作用,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反复读了好多遍,似乎明白了,又好像还是没有理解透彻。
约好1:10的走读,我十一点就从家里出发了,一是担心路上堵,担心停不到车;而是想在走读前再仔细走一圈园子。
果然堵得厉害,好消息是北园路那边新开了一个大型停车场,停好车步行到拙政园检票处,也不过11分钟而已。
排队入园用了十来分钟,我12:10就在兰雪堂前了,整整提前了一个小时。
拎着重重的材料和准备送给小朋友的书本,在园中转一圈,被绣绮亭前的牡丹迷住了,难怪要说牡丹是富贵花呀!这白的红的粉的花朵真是华丽丽的富贵而大气,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苏城!
与小朋友会面时,却发现昨晚及来抱佛脚的用功都用不上,因为今天来的都是一年级、二年级小朋友,叠山理水佳妙也说不了呀!
迅速调整策略,跟小朋友们聊园林基本知识,赏漆雕拙政园全景画,看缀云峰里藏着啥怪兽?翻转划龙船里原来有龙有海豚头啊?
跟着孩子们的眼光,居然有许多新发现。
玩得很嗨,抽空还让他们记住了明朝起迄年,每一位小朋友都兴奋地记着年份,我一路抽查复习,到最后人人都能熟记啦!连跟着哥哥来走读的幼儿园小妹妹也能说出明朝建立是1368年,灭亡是1644年⋯⋯
最后我们赏春亭前的牡丹,我们看李园前出口处440年的紫藤,我们还来到东北街看冒出围墙外的文徵明手植紫藤,美不胜收。
回家补觉两小时后开始读书,读的是高群书著的《东京审判》,上周读完过魏白的《东京大审判》,手头还有待读的程兆奇的《东京审判——为了世界的和平》。
魏白的书是1995年4月出版的,全书25万字;高群书的是2006年出版的,10万字;程兆奇的是最新的精装本,2017年出版,29.7万字。
三本书风格各异,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1946/5/3-1948/11/12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大审判的真实场景,惊心动魄。
原以为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对战犯的审判是顺理成章的事,其实真不是,按英美法系程序的审判,给了战犯们很大的空子可钻,各种诡辩各种抵赖,令我们隔着七十多年岁月的读者的心都揪了起来。
梅汝璈的据理力争,向哲浚的努力,倪征燠的风度,溥仪的愤怒,亲眼目睹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暴行的传教士的证言,日本退役陆军省兵务局局长田中隆吉良心发现的出庭作证……,日本侵华事实逐一揭开真相。
中国检察官的工作完成得很漂亮,法官们一致同意将日本侵略中国的审判单独列出一章,梅汝璈出色地完成了判决书的起草工作。
在最后环节,居然还有波折。在最后的量刑阶段,居然有半数以上的法官不同意对战犯执行死刑,还有的居然主张将所有的战犯无罪释放。
印度法官主张将战犯无罪释放;法国法官反对处以极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卫勃主张将战犯流放到荒岛去⋯⋯
经过梅汝璈等的努力,终于在法官们的最后投票表决中,以六比五的票数,赞同死刑的意见以一票险胜。
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等七名战犯被处以极刑。
难怪调查南京大屠杀的张纯如因抑郁而自杀,读着东京大审判涉及到的日军罪行时,我也难受到几乎窒息,我们的法官检察官真是太了不起,为世界找回了正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