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1#
见:1)早晨发短信问老公病理系在哪里,他没有收到短信;2)他一天没有因为任何事找我一次;3)晚上孩子睡下后,他说要去办公室;4)在陪伴老大时,他给luke看他自己在看的脱口秀/选秀节目。5)他与儿子在洗澡时的对话,“你先出!”“你出去,你不出去我不好洗澡”。
思:他不在乎我。他没有全情陪伴孩子,不知道他的育儿观是什么样的,他在引导儿子到一些并不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独立思考判断的事情。观看这些节目是一种被动的接收,睡觉前的玩积木和读书本是非常好的项目,为什么要替换成这样的项目?他和孩子对话的方式是一种很直接的对抗的方式,在我听来如同两个孩子之间的吵架。他让他的情绪在掌管局面,一度失控,不知道他会不会积极的引导、疏通。我没法在生活的每个场景中教他如何说,如何做,关键能起到作用的是他自己的学习以及底层的价值观,和他的自我觉察能力。不知道他会不会也去反思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他为了我们家庭的和谐关系作出什么样的努力了吗?他主动找我来聊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了吗?他也许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问题。是不是只是我的问题?之前所说的家庭会议,他没有主动来设置一个时间,坚决执行。
感:对老公的不满。感觉生活并不开心。对于未来要不要和他生活在一起,并不确定。也许我一个人在深圳带着两个孩子,虽然辛苦,但却平静。没有足够的动力,让我放下自己的事业,来奔赴这样的他。
行:有些不满的事情,是因为长久以来的不满而引起的,是我自己故意找茬,好像以此来证明他是不对的。比如,见中的1,2,3。尽量将他当成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用对待陌生人的善意来对待他,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意见。对于4和5,在教养孩子方面,我希望他也能关注自身的成长,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教养孩子。首先,问问自己,我想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真正设置每周一次30分钟的家庭会议,只有我们两个人,针对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深入来谈谈双方的看法,看看如何达到一致性。比如,星期四中午12:00?
#2018-10-02#
见:没有参加hufford课题组的组会,不是我不愿意,而是通常参加了也听不清讲的人在说什么,也看不清slides。因此,我就没有再麻烦别人。
思:也许matt认为,我参加了也听不见看不清,就不浪费我时间了。那我就不了了之了。
感:loss of integrity, loss of power, 没有力量,提不起劲儿来。感觉因为远程工作,而失去了一些东西,转而有点怪罪老公,因为他,我才承受这种内心的折磨。
行:明天在panzea之后,就这个问题和matt好好沟通。跟他说明我的困惑,以及我还是想参加组会的心愿。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远程工作确实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我也得到了很多东西。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怨不得他人。
#2018-10-03#
见:说好10:30往办公室走,给老公带他的电脑,还是等到11:30自己看完文献的一个段落后才往学校走,给他送去电脑;连锁反应是:约见李强大哥吃饭迟到。
思:是不是潜意识里不想看到别人让我等待,索性迟到,让别人等待?是不是在我的潜意识里,我的需求比他人的需求更重要?
感:不知道他人对我如何感觉,我自己的自我感觉不好,这也让自己失去能量
行:保证自己的whole and complete,do not be late!play the game of 100% integrity!无论什么会议,保证提前五分钟到达。可以先熟悉会场环境,也可以深呼吸,给自己创造一个space,设置自己参加会议的状态。
#2018-10-04#
见:中午吃饭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去看了《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而不是约老公来聊一聊对孩子的教育: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
思:从思维上,我认为这部剧实在是糟点太多,剧情也相当狗血,完全没法吸引我。即使看剧,也是拖着进度条在看。为什么还会在吃饭时看呢?觉得吃饭是一件放松的事情,应该搭配另一件放松的事情,这样好像有double relaxation/happiness。而一旦开始看剧,就要把能看的都看完。貌似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做任何事都想把它做完,吃饭如此,工作上开始的project也是如此。这是一个优点,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一个缺点。事情不仅要做完,更要保证质量的做完。吃饭,在精而不在多。看剧,在精也不在多。这个是不是也是我很难simplify my life dramatically,因为我内在倾向是什么都想抓住。
感:感觉自己很内疚,很矛盾,行为和价值观不吻合。
行:以“约人一起吃饭”代替“看剧吃饭”。在办公室吃。只是享受吃饭的乐趣。如果这辈子只能做三件事情,我的三件事情是什么呢?coaching,跑马拉松,和写作。每次点开youtube,不如就看一些tony robbins的视频,一些吴娟瑜的视频
#2018-10-05#
见:landmark ilp课程上见证了todd和susanna的勇敢,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他们在一起,并且有孩子啦。
感:为他们的勇气和坦诚而感动。
思:真诚是打开人与人之间的最好的桥梁。我自己也见证啦,真诚的作用,当我跟美林说我在外面上课时,她主动问这个课程的链接,然后我给她一系列的信息。然后邀请她参加将要到来的home introduction,她接受啦。
行:真诚的与周围的人沟通。包括自己的老板,这才是链接一个人内心的方式。勇敢的与老板沟通,我依然在做landmark的工作,希望可以更多的突破自己的限制性观念,有一个课程是在这周周二下午,问可不可以skip组会。
#2018-10-06#
见:老公说,我们的车子又要进行一次大的维修;他说,我们回国后,还是每5年换一次新车。我说,那你就买一个特别安全的车。他说,根本没有特别安全的车,什么才是特别安全的车。我说,那不就得了。对于安全性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是开车人小心谨慎,开车慢。每5年换一次车根本没有必要。
感:感觉惋惜,后悔这是一个错误的购买行为,心疼金钱的流失。感觉很烦。感觉有些厌烦老公所说的话。
思:花在这辆旧车上的维修费已经要超过两千元啦,本来这个车的价格也就只有6500元。购车行为本就是一个会不断折旧的事情,国内修车费用又不高。立即反应是,他所说的这种行为也太奢侈了,完全不符合我节俭的风格。为什么他的理念总是和我的不一样?为什么他不能学习一些投资理念?
行:别人的理念和我的不一样,这是再正常不错的事情了,我无法改变,不能让他人的理念和自己的不一致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如果下一次再有这种情况发生时,我可以更加早先觉知,这是一个他的理念与我的理念不一致的地方。每个人都validated to have his own opinion;这个时候,可以recreate 他的观点,告知他背后的emotion和commitment。比如他说“每五年换一次车”,其实是“小心,谨慎,安全第一”的,我也可以向他阐述我的理念“车纯粹是耗材,没必要一再花钱在上面”,“节俭,把钱花在值得投资的事情上”。这样双方都理解对方的观点,而不是只是“一点就着”的应激模式。一旦双方都理解了对方的思想和理念,就很容易找到解决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