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竞争,没有奖惩,仅仅因为他人在场,便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上叫“社会助长”作用。
一个多世纪以前,美国心理学家Triolett研究发现:在自行车比赛中,由于观众的在场,车手们的成绩比平时的成绩都要好,于是提出了“社会助长”作用。这项实验引发了心理学们对社会助长现象研究的极大兴趣。
这是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体会到社会助长作用。例如有他人在场时,我们可以背出更多的单词,比赛中可以跑得更快等。这种规律同样适用在动物身上,例如有同类在场时,蚂蚁可以挖掘出很多沙子,交配中的老鼠会表现出更多的性行为。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同样因为他人的在场,我们解数学题时会变得更难错误率更高,走迷宫会花更多时间,直接影响我们的成绩。这么一说,貌似又和上面说的矛盾,该怎么解释呢?
社会心理学家扎荣茨解决了这个矛盾的问题。他提出,个体唤醒会提高简单任务的成绩,而在复杂任务中,则会造成较差的成绩。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厉害的选手会有更积极的唤醒水平,他们期待表现得更好,获得表扬。而对差劲的选手来说,他人在场会让他们会表现得更紧张,成绩也更差。
那是什么造成了社会助长效应?可用以下几点解释:
1、评价顾忌
他人在场会引起我们的焦虑,是因为我们害怕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即“评价顾忌”。例如小明希望老师表扬他,他便会努力在短时间内背出更多的单词。
2、分心
他人的在场,会给认知系统造成负担,也就是分心了。不仅他人在场会给我们造成分心,其他分心事物的出现也会完成影响,例如灯光的突然变亮,也会引起唤醒。
3、纯粹在场
即使没有评价顾忌和分心,仅仅他人在场,也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唤醒。
今天的知识分享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觉得可以话,点个赞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