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门楣,摇落一树的秋色,抬头仰望蓝天,像一汪蔚蓝的海水,云朵打着滚儿,装点着天空。在这样充满诗意的日子里,组织精心策划了一场游学之旅-----长沙县七中游学。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开启了我们的游学之旅,未踏进校园就看到七中的学生举着牌子在校门口笑脸相迎,还未开始真正了解这所学校就已被七中学子热情似火的欢迎打动了。秋意盎然,游学欣然。

第一天刚到会议室,陈灿老师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就带领我们去参观了第一届悦读致远班的教室。现在这间教室取名为——解忧杂货铺,教室里面用细小的绳子挂在一张张小卡片,卡片里是学生写的烦恼以及其他学生针对此烦恼写的建议。一间小小的专为学生设置的解忧杂货铺,就可见七中教育者的用心,这也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七中更多。分组活动过后,七中的李校长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向我们说了下当初教改遇到的困难。李校长在教改初期尽管顶着巨大的压力,遭受了诸多质疑,但他仍坚持教育改革和创新。5年的时间,他带领学校的教师用行动向教育界人士、领导、家长、学生证明了悦读致远教改是条正确的道路。陈灿老师是第一届悦读致远教改一班的班主任,当聂爱军老师与李校长的教改想法不谋而合时,陈灿老师主动请缨要做这个班的班主任,她“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得不让我钦佩。陈灿老师向我们分享了“悦读致远”的教学案例时,娓娓道来、字字珠玑,我看到了这是一个心中有梦、眼中有情且教育激情膨拜的教改专家。

五年来七中将营地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解锁了应试教育,激活了师生的生命能量。陈灿老师表示教改初期他们的营地活动很简单,自娱自乐式,利用身边的一些纸、胶布这些资源做活动,开创了低成本的教育创新。后来在聂爱军老师的帮助下,欧森营地为学生提供培训。营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成长,角色也在不断的转化,由营员成长为营地导师培训师,可以为老师、家长、学生策划营地活动。营地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慢慢转变,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意在让学生体验,真正促进了学生成长。当七中教改全面铺开与深化,七中并不仅是实施营地教育,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而营地教育会以社团的形式常态存在于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大家庭中。我们在参观七中的校园社团时,发现所有的社团基本都是由学生组织、领导,老师只是在学生身后充当旁观者。学生的能力让我刮目相看,比如漫画社的学生的绘画栩栩如生、基金社的学生策划方案有条不紊、营地社的学生颇有领导范儿、合唱社的学生声情并茂、扎染社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表达能力更是一流,成功的说服两位老师买下他们的作品。在农村学校,高中阶段开展社团活动少见,每个星期花两节课的时间开展社团活动,实在难得。七中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七中将营地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以及开展社团活动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陈灿老师说“行动改变现状。也许我们没有遇到一位像李校长高瞻远瞩、远见卓识、满腔教育激情的校长,也许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在学校开展社团活动资源匮乏、得不到支持,但是我们关上教室这扇大门依然可以开展这些活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爱好是学习的源泉,比如说我们可以在班级成立兴趣小组,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社团活动。成立兴趣小组后,由学生选出组长进行组织策划,我们老师当引导者、旁观者,以此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兴趣。当班级成立的兴趣小组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带动同事一起搞,继而说服校长进行教改,在学校开展社团活动,找寻资源实施营地教育。七中开展的营地教育、社团活动那么成功,无益于五年来校长和老师们的坚持。要敢想、敢做,做了还要坚持,最可贵的是坚持,我想若我们在班级成立兴趣小组,坚持开展下去,终会见成效。




七中的教改将科目教学专题化,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改班的课程百花齐放。如语文教学大阅读、观影、大讨论、大写作,体验式学习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七中的老师每个星期用两节课组织学生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完一本书摘抄读书笔记、写读后感、书评;每个星期组织学生观影,看完电影后要写影评。老师不止是在学生阅读书籍过后组织大家讨论,连观完影片也会组织学生讨论,围绕剧情提问“让你最深刻的一句话/一个画面/一个细节是什么”。学生讨论之后让学生进行写作,写完作后再挑选好的文章再与大家分享、讨论。听课期间我查看了学生的悦读笔记,本子上写满了布布麻麻的字,学生写的书评、影评内容很深刻。大阅读、大写作、大讨论、观影等活动促进了他们的思劳、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数学教学七中实施分层式教学,互助服务式教学。听数学课时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十分积极,因老师在课前把导学案分给大家,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了,老师抛出问题后,各小组踊跃举手上去画图、讲解。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既有利于学生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英语课堂学生情景剧表演、画思维导图;陈灿老师介绍七中文综教学采取模拟听证会、辩论赛、历史剧表演等形式;理综教学学生制作实验教学视频,实施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七中的科目教学专题化,丰富多彩的形式融入课堂,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这样的课堂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也可以在课堂上尝试创新。比如我的物理课堂,每讲完一个章节可以组织学生画思维导图,以此激发他们思考、提升记忆;数学课堂上可以尝试翻转式的课堂,先教会部分学生,让这部分学生带领其他同学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游学期间听了两节课,课堂上我发现老师只要提加分,小组的积极性特别高。经了解,发现七中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采取了小组积分制。如果说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一杯白开水,那么小组积分奖励制便是水里的一颗糖。他们的小组积分制两周结算一次,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优选选择座位。陈灿老师表示不同的老师的奖励机制不一样,当我们问如何分组、怎样让学生保持和延长小组积分制的热恋期,陈灿老师告诉我们首先要保证每组人员实力相当,最好是强弱搭配,以强带弱,实现共同进步。其次作为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表扬和批评小组要及时加减积分,做到不重不漏、不偏不倚。最后是两周清算一次积分,必须言而有信,严格执行与学生共同制定的奖惩原则。小组奖励机制只是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育目的,但它不知不觉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互助,我们在课堂管理、班级管理上也可实施。
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如何让学生达到对知识本身的记忆、熟练的掌握其方法、技能,就形成了教师的主要任务,而忽视了育人的任务。大多数领导者迫于升学的压力,也只是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只育分不育人,把“育分”与“育人”对立是当下农村学校的现状。许多学校在高考与中考“指挥棒”的专制下,仍然迫于或乐于片面地、功力地强调智力技能教育。我毕业后任职于全县最乱的一所中学,学校生源质量差加上地理位置的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过失,学生打架斗殴事情层出不穷,辍学率高,升学率低,深感育人比育分更重要。由于每一年中考一个班考上县一中的学生也就5个左右,学校领导时常告诫我,作为任课老师对于那部分没有希望考上县一中的学生,不要花太多心思在他们身上,只要这类学生不干扰你的课堂就行。对于初三的学困生来说,每天从6点半起床上课,晚上10点半才下课回寝休息,一天到晚安静的坐在教室听着“天书”是一种煎熬。还有这部分学生也深知自己考不上普高,连老师对他们也不抱希望,很多学生自甘堕落、自暴自弃。偶尔我带领学生放松一下身心,玩一下游戏,我的领导觉得浪费时间,还不如教学生如何解题。领导要的是分数,我想要育人,在育人和育分之间,我时常纠结矛盾。“学生都已经那么差了,还能差到哪里去”,长沙县七中李校长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不该动摇自己育人的想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呼唤新生一代尽快成才,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学校和老师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片面追求升学率愈演愈烈。于是,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升学率是学校追求的最高目标,分数是衡量一切的法宝。为了在考试中获胜,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存在着许多违反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二年,教的还是初三,反思自己在教学上和许多老老师一样犯了诸多错误,重灌输,轻启发; 重记忆,轻理解; 重理论,轻实践,其结果是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知半解。同时,由于满堂灌的教学效果欠佳,很多时候我只能在课外复印试卷,企图用“题海战术”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游学期间我看到了长沙县七中老师的教育理念不是满堂灌,他们坚信超越高考来挑战高考的理念培养学生,学生不仅有分数,更有成长,且成长的道路多元化。老师坚信学生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内驱力。长沙县七中教改创新以体验为基石,以悦读为人文支柱,以服务为行动支柱,知行合一,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成为自主、自控、自发、自为、自由发展的真实的人。这场自下而上的教育革新不仅让七中寻求了普通高中教育应有的价值与尊严,带给了学生生命远行的力量,还为参与其中的师生带来充盈的生命幸福感和积极创造的行动力。通过游学深入了解七中的教改,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生毕业后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比那一纸分数更重要。习近平主席在2018全国教育大会提到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培养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公民刻不容缓,需要我们教育者不断去探索教育改革。行动改变现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校园的主人,未来社会的主人,自我生命的主人,不止是长沙县七中的老师追求的目标,也是你我该追求的目标。浩瀚宇宙,万物流转,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却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我们应该是那永远行走在路上的探索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