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年级,我们全校搬进了新教学楼,搬进了新教室。新教室相比原来的教室更小了,整个教室的长度缩小,宽度增加,在靠近走廊的一边增加了一两米的放书柜的地方。随着三年级学生人数的增加,四十多名学生坐在这样的教室里,显得更加拥挤。尤其是最后一排的学生已经快挨着后面的墙了。这样的现实导致这学期刚开始上课时,我在课堂上转悠的次数少了,更多的时候在讲台周围来回走。课后延时服务时,学生们在下面写作业,我坐在讲台上备课或者批改作业,他们有问题就跑过来问我。
后来有一天课后延时服务时,我突然不想趴在前面桌子上了,想来回走走看看。我走到张涛林和赵赫凡身边,发现他们俩都是用手费力地捏着一根水笔油在写作业,当然作业写的乱七八糟。我赶紧给他们找笔,又询问他们不带笔的原因。我走到赵怡航身边,发现他把简单的字都写错了。我指着字让他改正,以后注意写作业认真一些。我走到赵楚钇身边,他抬头对我羞涩地笑一笑,好可爱……
整节课我在学生中间来回走,看看这个,指导指导那个,忙的不亦乐乎。孩子们整节课好像也很高兴,高兴我跟他们这样近距离的交流。放学后我的心仿佛依然沉浸于走在学生身边的快乐感中。
后来我想,作为教师,不能一直高高地站在讲台上,只看到学生的整体,而看不到个体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应该走到学生中间,走到孩子们身边,观察他们个性化的学习状况,低头耳语对他们个人的督促和叮咛。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不会觉得课堂上老师只喜欢爱回答问题、表现好的同学,他们每个人真切地体会到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和关爱。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也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尽可能调整自己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