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情太慢,似乎总在一种神游状态,与其催促,你可能恨不得拉着他哒哒哒拉往前跑;
或者孩子在某些方面总是不配合,不爱吃饭不爱刷牙不爱收拾玩具,与其说教,你也许恨不得夺过来帮他30秒内搞定。
......
孩子的磨蹭、动作慢、不配合这类行为,需要我们给予恰当的引导,否则在六岁之后将很难改善,影响学习能力和性格的发展,例如思维混乱,做事没有条理,懒惰懦弱等。
然而,如果我们一味地催促和责备,又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破坏了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要帮助他们提高做事效率,实现自我控制,就必须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在环境中给予支持。
孩子做事磨蹭,动作慢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缺乏运动,身体协调能力差
“儿童的理解力是通过运动获得提高的,运动有助于大脑的发展,而发育良好的大脑又有助于正常的运动。”
——《有吸收力的心灵》
运动不仅仅是为了保证身体健康,改善呼吸、饮食和睡眠问题,更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促进大脑神经元之间建立永久链接,提高儿童身体调节、平衡、反应、灵敏度、运动技巧、大小肌肉的发育水平。例如,发音器官肌肉的成长能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小手肌肉的发展能促使书写能力的提高。
如果孩子缺乏大运动和手部精细运动的锻炼,就容易出现思维与动作不同步,也就是“步伐跟不上想法”,或者手眼不协调,做事容易出差错,效率较低。
二.缺乏内在动力,对活动不感兴趣
a.活动不符合孩子的发展特点,难度系数太高或者太低
例如,我们引导孩子自己穿衣服,夏天的T恤衫很容易,但是到了秋冬衣服比较厚重,外套需要拉拉链等,难度系数会增加,这时我们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协助和更多的练习机会,否则孩子容易受挫折,积极性下降。
b.对环境的不信任,产生焦虑不安情绪,不愿意参与活动
不良经验和不确定因素容易破坏孩子对环境的信任,拒绝参与活动。例如,孩子在看医时,医生将冰凉的压舌板放入孩子的嘴里时,不熟悉的异物感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害怕,拒绝配合医生的要求。
三.环境中过多的束缚和压迫
儿童做事情没有条理,是因为成人曾经强迫他们遵守某些不合理的规律;
儿童行事散漫,是因为总有成人在背后强迫和催促他们;
儿童不愿意服从命令,是因为成人曾经强迫他们执行命令。
——《有吸收力的心灵》
如何帮助孩子实现自我控制,摆脱磨蹭呢?
提供运动机会,消除环境障碍,帮助孩子管理时间,让孩子占据自主地位,从中不断发展出自控能力和自信心。
具体做法:
1.除了爬、走、跑、跳、攀登等大运动,提供真实的、有目的的活动(工作),帮助孩子发展精细动作,让孩子思维清晰,动作敏捷。
(用镊子夹物品的工作,锻炼孩子的手指肌肉,发展专注力、秩序感和手眼协调能力)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工作本身并不存在明显的价值,它只是为了培养和丰富孩子内心世界的途径,在工作中发展出秩序感、协调能力、专注能力和自主能力。
例如,孩子参与厨房活动,肯定会降低妈妈做饭的效率,但在这过程中孩子收获的是美好的亲子时光,家庭归属感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我们刚出生时,肌肉是无法协调运动的,只有通过大脑来进行完善,人的内在动力,驱使我们不断反复练习,在这过程中,肌肉之间协调工作,逐步达到最和谐的状态,孩子动手参与的活动越多,思维就越清晰,身体动作也就越敏捷。
2.停止说教和催促
首先,我们对孩子的引导要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特点,3岁前孩子主要通过感官学习,用动作感知环境,3~6岁的孩子依然依靠感官,但可以可凭借表象进行思维。所以我们在引导0~6岁的孩子时,尽量不要脱离具体事物。
另外,孩子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决定了他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过多的说教会让孩子觉得“我没有能力”“我是个动作慢的孩子,动作慢的孩子不是好孩子”等等,孩子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便会朝着这个方向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并且在长大后很难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所以,尽量控制自己,把握情绪,停止不必要的说教和催促。
3.帮助孩子认知时间
很多家长认为很难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确实,如果仅仅是靠语言是不可能实现的,如同我们之前说的,孩子需要具体事物——沙漏和闹钟。
例如,我们引导孩子2分钟内收拾好玩具,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带刻点的时钟和一个2分钟沙漏,让孩子通过视觉感知时间的流逝。
4.共同制定时间表,帮助孩子管理时间,实现自我控制
a.家庭计划表
让孩子参与家庭的计划,可以是一天的计划,一周的计划,大一些的孩子甚至可以是整年的计划。帮助孩子摆脱“矇昧”状态,自发地尊重和配合家庭计划。同时,也是以身作则,让孩子知道每一位成员都有各自的时间计划。不需要每天急急忙忙出门时催促孩子“快一点,妈妈今天要开很重要的活动,绝对不能迟到。”
b.确定目标
帮孩子将每天要做的事情分优先级,哪些是必须要做的,用具体的图画和事物表现出来,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行为目标。
c.制定流程
引导孩子一起讨论制定早上和晚上的流程,注意不要过于繁杂,不易执行。
5.消除环境中的障碍,让孩子占自主地位
环境可以影响人,也能塑造人,孩子天生具有不断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力,当孩子真正融入环境时,将会发展家庭归属感,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不需要外力的激励和催促下进行自我完善。
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怎么做,如何与他人配合,我们就能发现他们散发出的全新的喜悦和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