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不赘述,估计大家比我知道的都多,能讲的更多,尤其对自己的评价里,估计都少不了一点:我可能有点拖延症!
所以今天不讲拖延症如何解决,我们换个角度再来认识一下:拖延症,说不定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
李松蔚老师讲,拖延症不是病,它是人们通过语言建构起来的。即:我们不断说自己怎么拖延啊,自己怎么又拖延啊……这样一步步进行心理暗示,导致就有了拖延这样的习惯行为。
更专业的说法:我们对当下要做的这件事,困难、辛苦的感受非常强烈,同时即时回报不明显,即时满足也达不到,心理自然就会产生对抗,行为自然就会缓慢甚至暂停不做,这结果不就是导致了拖延吗?!
可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痛苦不想做,拖到最后不做不行,烦躁、焦虑,最后时刻匆忙完成,可能做的不好,开始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行,下次遇到这样的事又会抗拒,拖延……
所以称为一种病,说自己得病了,是“拖延症”,有时候也有安慰的效果,也能缓解自己在这样恶性循环中的痛苦!
怎么办?如何告别拖延?
李老师就强调一点,让我们重新建构语言,告诉自己:拖延不是病,只是我做的有点慢;拖延不是病,只是我可能当下能力不足;拖延不是病,只是我可能对这个事情没有那么喜欢……
让我们一定要走出:自我否定和痛苦的恶性循环中!
我们要内心积极、自信,才有可能坚持,达到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