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为太公扯纤拉车的故事
朱玉林
这里还发生过周文王为太公扯纤拉车,礼遇贤士的故事,我来告诉你。
世人皆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钦佩姜太公垂钓待时,坐等明君,八十高龄辅佐文王统一天下的智慧和胆略。今天,我来告诉你周文王在宝鸡钓鱼台下亲自为太公扯纤,拉车,礼遇贤士的故事。
这个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八年,设法逃回后,决心脱离宗主国,建立周国。但是,他们极需要一名能统筹全局、智能双全的人辅佐他。
与此同时,深虑远谋的姜太公(本名姜子牙、姜尚)已在磻溪山中等待多年,盼他“愿者上钩”
姜太公独自跪在溪水边一块巨石上,用直钩距水面三尺,不用鱼饵,并且背对水潭,扛竿而钓,终日不见一鱼上钩。
一樵夫觉得好笑,劝他面朝水潭,用曲钩香饵钓鱼,他笑道:"不在曲中取,只在直中求,不钓水中鱼,只钓岸上王与侯"。檀夫以为他是迷狂之人,大笑而去。
消息传到文王耳中。一天,文王到宝鸡磻溪山谷打猎,遇到姜太公,只见他须发斑白,一边用无饵直钩垂钓,嘴里还念念有词:"愿者上钩,愿者上钩呀!”文王很惊奇,便上前与他攀谈起来。
经过一阵交谈,文王发现他是一个目光远大,学问渊博之人,不仅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也很有研究。顿时喜出望外,大有相见恨晚之势,激动地说:“您正是我的太公盼望得到的治国人才,我就尊您为“太公望”,请帮助我治理国家吧!"
姜太公也不推辞,起身收竿,跟文王返回。文王恭然将姜太公扶上自己的辇车,并亲自拽绳拉车,以示敬重。
文王拉车走着走着就走了八百多步,车绳突然断了,姜太公意味深长地说:"你拉了我八百零八步,我保你周家江山八百零八年。”文王听后要续绳再拉,太公摇头笑曰:“没用了,天意如此。”
后人称姜子牙为“太公”就是从“太公望”演变而来。太公一到西岐城中,立即被封为国师。随后,他辅佐文王,武王兴周伐商,统一了天下。
中国奴隶制社会在周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周王朝的统治果然持续了八百多年。
这个故事说明,礼贤下士,吸纳人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果周王朝没有姜子牙等一帮贤才辅佐,历史可能重写。
周文王礼贤下士的故事,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历史上一个国家是这样,现代一个城市也是这样。像当今发达的广东、深圳等大城市,都是人才济济。
因此,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要重视人才,用好人才。
对此,欢迎友友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