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准确来说应该称之为石桥,因为它的根基的的确确是用一块块的长方体石头垒叠起来的。桥面也是长条的厚石板拼接而成,为了防止有人不小心落水,在桥面两侧也安置了又长又厚实的石桥凳,既可以让路人歇息同时也起到了防护作用。连接桥面两侧原本是一层层的石阶,早先人们骑自行车出门到了要过桥都要下车半提着车前轮上桥,到桥面上平坦的石板路面推行几步,下桥又半提着后轮车身直到过完石阶再骑车而去。
手机拍摄这座桥连接着河两岸的两村庄,早先河水干净也没通自然水的时候,每天早晨象我爸爸那样的都会扛起扁担来桥边的河埠头挑水把家里的大缸装满;象我这样的女孩子若是放假在家便会一手提着装满碗筷的竹篮,一手拿着毛巾牙刷来到河埠头,蹲在最低离河面贴近的石阶上,推划下水面刷牙洗脸,然后再把篮子里的碗洗得干干净净回家。若是还有衣服或是其它要洗的等吃了早饭再去,会看到桥两头的河埠头都是人,自然这时候一般都是妈妈们居多了。这时候也不会分你是河这边村的还是河那边村的,时间久了就东一句西一句地瞎聊,说说笑笑间衣服什么的也洗好了。
河埠头还有一个热闹时分就是在傍晚了。那个时候基本家家都有点田地,所以基本每天都要带上农具下地干点农活,从田间上来进家门前必定是要先去桥边的河埠头洗个干净。因为也是要烧晚饭的时间,还有一部分就是从家里出来淘米洗菜之类的,一时间桥两边就好不热闹,桥这边人也会过桥到桥对面的河埠头去洗。男人们谈的多是地里的收成,庄稼的长势,亦或是村里面通过广播喇叭播的消息之类的,再或者就是抬头看看天空来判断一下第二天是晴天还是雨天,女人们基本上都是家长里短之类的。夜幕降临了,河埠头上的人逐渐少了,河面慢慢平静下来,石桥经过一天的喧嚣也终于恢复原本的宁静。
而最让人开心的是在夏季。
一到夏季,太阳就象是个大火球,把石板路面烤得发烫,那个时候小孩子们大多会喜欢赤脚,一踩上石板马上就呲牙咧嘴地跳跑开,热得身上也经常长痱子。即使躲在家里最多也就扇子扇扇,电风扇是后来才有的,所以家里的会水的小孩子最喜欢在太阳快落山前早早的去河边洗澡,泡在水里的感觉真叫一个舒服啊。
说是洗澡,其实它包含的内容很多,说是来玩水也不为过。一般都是来游泳的,他们水性都很好,会仰泳、蛙泳、潜泳,而且能潜很长时间,这头下去,等再出现已经是很远的对岸了。有一些就象我小时候一样,一手拿着塑料水壶一手划水,或是拿着水壶站在桥面上两侧用来休息的石凳上纵向从桥上一跃而下,溅起老高的水花直接淹没在河里,但是不用担心,一会儿就会浮出水面抹把脸继续和小伙伴们嬉戏。
有时候我们几个经常玩的女孩子去游泳若找不到塑料壶会带上家里的洗脸盆。我们可以双手推着洗脸盆游到桥洞下,一只手托着脸盆,另一只手沿着石桥桥墩的长方体石头边沿摸螺丝、小河蚌,有时运气好也能抓住几条小鱼小虾,但要摸到大点河蚌那就要潜到桥墩下面水深一点处了,有时脚也能踩到几个河蚌。看脸盆里约莫有一半装满了就欢欢喜喜地游到河埠头的石阶边,随便把自己洗洗就抱着脸盆满载而归。 回到家把这些螺丝和河蚌用水养个两天就是饭桌上的美味,炒螺丝肉质香脆,河蚌肉质鲜美,现在想想感觉口水都快要从口角流下来了。
时过境迁,石桥依然在那里,只是桥面及两头的石阶如今已经是水泥路面了,沿着河岸新修建了长长的两道护栏,连同河埠头也用护栏包围着。石桥还是原来石桥,那桥洞底下历经风雨被磨砺得光滑发亮的桥墩石记录了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过往故事。夕阳下,此刻的河水平静得不起一丝涟漪,这座不起眼的桥仿佛在阳光下更显得沧桑、伟岸、劲拔、闪亮!
手机拍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