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论你经历过什么,一定能在这部剧里看到自己

无论你经历过什么,一定能在这部剧里看到自己

作者: 乡村娃子 | 来源:发表于2019-10-04 23:29 被阅读0次

    最近在看《我在未来等你》,里面好多片段都让我感同身受。

    从未来穿越到17岁的郝回归,努力想改变命运中的遗憾,然而发现皆是徒劳。有些事也是这样的,结果我们都无法改变,最终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

    生性好动的刘大志,面对任何问题都嬉皮笑脸,从不直面和思考问题的本质,当问题堆积如山时,才发现看似很大的问题,都不过是它们在萌芽时,我们选择了忽略。

    无论你经历过什么,一定能在这部剧里看到自己

    成绩好人好颜好的微笑和陈桐,什么都好的人也有他们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神经大条的叮当和自卑胆怯的陈小武完全不是一类人却偏偏走到了一起。

    我看着屏幕里的每个人,仿佛看到了芸芸众生里的我们。

    01

    我们总说步入校园,

    便是长大的开始。

    其实人要长大,7岁就够了,往后的几十年,都是用来了解自己的。

    我们形成思考和人格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家庭和学校,父母和师长,是教会我们察言观色的第一批人,这是基垫,是我们的根,往后人生里遇到的人或事,看世界的角度,多少都受这阶段的影响。

    印象最深的是最近更新的几集。

    期末考试后的家长会,当郝老师站在讲台上对所有父母说:“我们不能一味的用学习和排名去衡量一个学生,这有可能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其实不管时代怎么变,有一个道理不会变的,我们都是靠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生存,求的认同的。

    有些父母提出质疑的声音:要是分数排名不重要,哪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现在大学毕业生都不包分配了,更何况连大学都没上过的人,将来出路在哪?

    故事里的背景是1998年,但我相信,这样的声音在2019年依然存在,有多少莘莘学子,还过着被分数衡量人生的日子,我想这个数字不会少。

    分数固然重要,但不能用分数将一个人全盘否定,对教育的理解不该停留在“完成目标”和“寻求温饱”的成面,而在于帮助学子们找到学习欲,从而发现自己的特点,培养一技之长。

    以前有位师长同我说过这样一段话:天生我材必有用并非虚谈,其实每个人都有他过人之处的地方,只不过有些人能自己发现,有些人需要被别人指引。区别在于,能自己发现的,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需要别人点醒的,得有福气遇见伯乐。而机缘这种事很微妙的,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运气,最终只能碌碌无为过完一生。

    多少人在追求标准化的规则里丢失了自己,又有多少人有运气碰见指点一二的郝老师呢。生活不是电视剧,很多事情我们需要自己悟,醒过来的人,便抓住了命运的信息,活了过来。醒不来的人,迷迷糊糊重复着一天又一天的人生。

    无论你经历过什么,一定能在这部剧里看到自己

    02

    原生家庭的教育,

    是塑造我们做人的过程。

    印象深刻的还有小武,被父母逼着退学。

    “让你读书,就是想让你拿一个高中文凭,现在大学文凭都没用了,你这高中就没有不要念了,你退学和我去菜场支个摊,把家里生意做起来,找个媳妇成家。

    这样的话,对于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来说,应该不会陌生吧,无论是1998年还是现在,历史总在重复的上演。

    以前我爸就跟我说过类似的话:女孩子家家读什么书,以后也是要嫁人的,早点出去打工还能为家里减轻点负担。

    他们逻辑都一样:反正你也不爱学习,学也学不好,倒不如直接去打工。

    看似好像理所应当,后来我才发现,很多事我们之所以去做,并不是要得到什么结果。而是,什么阶段的年纪,就应该匹配什么样的事情。

    我们需要遵循社会规则去成长,十几岁的年纪过早承担了二十几岁该做的事,那么你势必会丢失十几岁该有的朝气和热血,这是之后怎么弥补都弥补不回来的。

    我也是很早就独立了,直至现在为止,我都不爱回忆青春,因为它给我绝大记忆是苦涩的,我找不到草坪上嬉戏的脸和课间上传纸条的欢愉。

    我也被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缺陷困扰了很久,对亲密关系的处理极为困难,那些因为成长不同步所产生的自卑自负,都内化在心里成为与人健康沟通的屏障。

    以前我总会责怪,不能理解我痛点的朋友,我会大吵大闹的自怜自哀。

    后来我发现,他们不理解我,并不代表不爱我,我总把这两点混为一谈,而是他们没有走过那段荆棘坎坷的路,反而是那些懂的人,他们懂,是因为他们有着一样的伤疤,一样在泥潭里挣扎过。

    所以后来,那些我说什么都能懂的人,我第一反应不是有了被人理解的快感,而是,对他们也拥有同样命运深表遗憾。

    说实话我是幸运的,尽管我人格深处形成了多难以启齿的习性,但我遇到了愿意帮助我的朋友,他们用更多的爱和耐心,矫正我那些蹩脚扭曲的隐晦内在,他们把我一点一点从泥潭里拉了出来。

    可是啊,那些还在泥潭里的人要怎么办呢,他们一直被原生家庭的命运套牢,被催着做这做那,然后生子成家。

    没有人真正的教导过他们,如何通透的理解为人,并又潦草的为了人父,于是下一代接着重复自己的命运,这种混不吝的人生像是一个轮回。

    如果说学校的教育,是我们做人的基垫,那原生家庭的教育,便是塑造我们做人的过程,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在看这部剧时,我看到了很多成长时的影子,很多情绪无法言语,每个人不一定有运气碰到人生中的“郝老师”,但这部剧里有,如果你看了也能想明白一些事,能让你在混沌的人生中得到一些启迪,我想这就是这部剧的意义。

    3

    那些因需要而产生的存在感,

    是生命中最踏实可贵的感受。

    如果说学校的教育,是我们做人的基垫,那原生家庭的教育,便是塑造我们为人的过程。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还有近期的校运会,郝老师被勒令停职,同学们为了能留住郝老师要在文科班最弱的运动会上取得成绩。

    当同学们在操场上举着牌子,喊出自己的班级时,那种昂首挺胸,自信热血,代表集体出征的荣誉感,那种一群人为了一件事绞尽脑子,全力以赴的冲劲,这些在我离开校园后很久都没有过了,这跟功利心无关,跟胜负无关。而是,第一次有了想要变优秀的念头,想要让人引以为傲的动力。

    有时候我们想要获得主流规则的肯定,不过是想要给生命中那些看好我们的人,争口气。

    就好比,小时候我在班上获得了三好学生,我第一反应不是我真的有多厉害了,而是,我可以拿着奖状回家让爸爸妈妈开心,我可以收获一些亲吻,一些赞赏,可以让他们在别人面前骄傲的说:我家孩子也很棒。

    郝老师于那些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大家长般的存在。

    其实你没出现时,我怎么样都行,我可以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也可以是一滩毫无形状的水。而你出现了,你告诉我人生中有更多的可能性,我想要变成你渴望的样子,不是为了要全世界的人喜欢,而是想要你越来越喜欢,因为你在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我时,选择了喜欢我。

    所以我想要证明给你看,你没瞎。

    而郝老师越来越喜欢这群孩子,不是这群孩子做了多少能让他评级选优的事,而是他知道,这群孩子需要他的肯定,需要他不断的认可去激发出生命中更好的样子。同样的,他也需要这群孩子们的肯定,去挑战生命中那些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

    那些因为需要而产生的存在感,真的生命中最踏实可贵的感受啊。

    在剧情中,郝回归是不想当永远无法晋升的大学老师而回到了1998年,遇见了自己的少年与死党,他没想到的是,因为这种重逢,因为孩子们为了他而在运动会上死跑5000米,居然让他燃起了想好好当一名高中老师的念头。

    他说:以前我连大学老师都不想当,现在却想认真当一个好的高中考试,原来一个人真正的踏实感来自于被需要。被需要,才是有一个人的价值。看的时候,我知道这不过是剧情是台词,但依然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我们活在世上,不都是希望自己有“被需要”的价值吗?

    无论你经历过什么,一定能在这部剧里看到自己

    在看这部剧时,我看到了很多成长时的影子,很多情绪无法言语,每个人不一定有运气碰到人生中的“郝老师”,但这部剧里有,如果你看了也能想明白一些事,能在你混沌的人生中得到一些启迪,我想这就是这部剧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论你经历过什么,一定能在这部剧里看到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xe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