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鼓浪屿的感情是很复杂的。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和记忆中的家已很是不同。但不管离开多久,重新踏上这座小岛的土地,重新呼吸绿树环绕下的空气,它依旧给我最强烈的家的归宿感。
鼓浪屿长大的我,感觉是闭塞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我家、阿嬷家、外婆家、朋友们的家……每天的生活就只限于这座小岛周而复始,却充满了无限的快乐。
儿时的鼓浪屿是旧的。处处都有年代久远的危楼,一座楼里常常住着几户人家。 小孩子们一放学,呼朋唤友,就开始在小岛上闯荡。
读幼儿园,我们就不需要家长接送了。岛上无车,自行车都禁止骑。记得幼儿园附近住着一个疯子,记不得性别年纪了,只记着疯子跑上路,就有大大小小的孩子逗着玩,惹得疯子四下追。我们小女孩就只能躲着走。对于我们来说,有意思的是,七拐八弯进的人家无人打理的杂草小院,拔了几根三叶草玩拉勾勾的游戏,谁的草先断了谁就输,这样也能玩儿很久,尽兴了才结伴回家,爸妈也不着急。
当时的儿童游乐场还是乱糟糟的沙地,旧铁皮的滑滑梯、跷跷板、可以爬高爬低的单双杆,可以飞快转圈圈的圆盘……还是应有尽有。我最喜欢坐上秋千荡,看着花得起钱的小朋友坐着电动玩具车小场上跑来跑去。元宵到了,这片沙地连着前边的草坪,会有游园活动,到处是各色彩灯,大人小孩热热闹闹得逛。草坪上搭着戏台,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着歌仔戏。小小的我最爱看戏,唱得那不知是啥,但扮演公主、小姐的美人,一身华丽的古装和闪亮的头饰,甩甩云袖就是万般风情,好羡慕啊。看会戏,就绕到台后,看着演员台上台下,上妆卸妆,匆匆忙忙,好不热闹。
鼓浪屿好玩的当然还有海。夏天涨潮,可以带着游泳圈,扑腾扑腾着在海水里乱玩。可以坐在游泳圈上,被爸爸推着向离岸很远的地方漂,看着那海天一色的风景。爸爸说,在他小的时候是可以看到白海豚在这片海域跳来跳去的。退潮时,可以在石头缝里钩海螺,爸爸妈妈总是能捉满满一大水桶的各色海螺,桶里蓄满海水,回家煮海螺可以吃个两三天。我就在旁边,打打酱油,玩闹一番。爸爸还会教我在沙滩上捉小螃蟹。离海水近的湿沙上有小螃蟹挖的小洞,抓一把白色的干沙子,把洞填满,顺着干沙子一路挖开,就能找到躲在里面的小螃蟹。当然抓到小螃蟹的几率不高,就图个有趣。很小的时候,海滩上还能抓到鲎,小小一只就小孩巴掌大,硬硬的半圆形壳,伸出一根细细长长的尖尾巴,动一动,奇怪的样子也好玩。懂事一些就再也见不到这种小海怪了。长大点就学会在沙里挖陷阱。挖个人掉得下去的坑,捡几根树枝,架在坑上,铺上树叶,洒上沙,以假乱真,然后躲起来,看看哪个倒霉蛋一脚踩进陷阱里骂骂咧咧的走了。当然,陷阱的成功率也是不高的,因为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天衣无缝。
再长大点,成了小姑娘,和一,两个知己好友,买一袋卤鸡爪或躺着或坐着在沙滩上高谈阔论或低低私语自己的喜欢和不喜欢。沙滩上还可以来个烧烤晚会,也就三两好友,带个收音机,能放磁带的,一边烟熏火了的烤着肉串,一边放着那缠绵悱恻的情歌。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其实那情情爱爱的,当时又懂得多少?!海水上涨,海浪一波一波的来,把珍爱的磁带卷进了海里,无影无踪,害得我们伤心了好久。
靠海有座园子,就叫做观海园。观海园内绿树成荫,郁郁丛丛,还有独栋独栋的小洋楼。小楼里面也不住人,不明白为什么一直闲置着。园内长了一路的玉兰花树,每当玉兰花开,芳香扑鼻,奶奶、妈妈总会伸手把够得着的花摘几朵,放在家里熏着香气。还有几棵高大的菠萝蜜树,坠满了青青的菠萝蜜果实。很好奇这味道好不好?于是我就怂恿小伙伴摘了一颗结得低的果,小伙伴沾了一手的树胶,粘粘乎乎的,洗都洗不掉,回家时哭了一路。最后,我们也没吃上菠萝蜜,没等黄了熟了就烂了。长大后终于吃上了,一瓣,就薄薄几片果肉包裹着大颗的果核。要吃就吃没熟透的,脆脆甜甜的,有特殊的果香。熟透了,就如榴莲一般,绵绵软软的,却没有榴莲的臭。
经过观海园走到一处小海湾,我们叫小海。小海风平浪静最适合游泳,边上有多处岩石也适合抓海螺。回来得晚了,天色暗下,树丛中飞着好些萤火虫,爸爸随手捡了个矿泉水瓶,捉了好些萤火虫装瓶子里给我玩,一瓶子星星点点,夜色中闪着微亮的光,当时觉得那真是美,高兴得举着瓶子像得了什么宝贝。回家后,还一直守着萤火虫看。可惜的是,第二天睡醒萤火虫却都死了,美丽只拥有了一晚。
鼓浪屿观海园的某棵树下还埋着当年我和好友的梦想。我们把写了好些小心愿的纸,塞进玻璃瓶,埋在了树下,约定十年以后的某天某时,无论我们在哪里,都要在北京天安门前相见,然后在一起回到这里,重启当年的心愿,看看十年后长大的我们是否实现。十年后的那天,我来到了北京,朋友没有到。十年,我们依旧是最好的朋友,我在厦门,她却在日本。当时以为最浪漫的事,依旧敌不过时光、距离、现实。
鼓浪屿上有许多上了百年的老树。轮渡码头前的那棵老榕树就成了地标。每年的春游、秋游、去厦门聚会游玩,都是一句:榕树下集合啊。鼓浪屿消防队在一座小山的半坡上,小学的好朋友家住在山顶,那里成了我们的一个秘密基地。半山坡上有个小树林,捡些破树枝,花了好些天搭个洞可以钻进去就是我们的秘密小屋。小树林边还有个小山谷,其实就是个大坑,坑上有棵大榕树,根须都快长到坑里了,我们抓着几根须搓搓成一根绳,荡来荡去,也不怕摔。
还有着各种的热带果树:芒果树、桂圆树、木瓜树、番石榴树、石榴树、菠萝蜜树……也都能长出纯天然无污染的果实。果子成熟了,朋友邻居摘了,互相送点,尝个鲜。
99年厦门的那场大台风,毁了鼓浪屿多少的树,又花了多少人力物力去重整这一片家园。
鼓浪屿鼓浪屿的那些景点对小时候的我们来说,也是个景点,因为要门票,门票要钱,不能随随便便就溜进去玩。记得那一年风靡的狮子座流星雨,为这,爸爸带着我和一好友,大半夜的爬上日光岩等着这场雨。日光岩最顶上那一小圈地,人早站得满满的,挤不上,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低一级的石台上等。不记得那天是否很冷,只记得等得天快破晓也没等来这场流星雨。放暑假的时候,和俩好友约着锻炼身体,6点起床爬日光岩去。爬到最顶,我发现我有些恐高,于是我们决定在日光岩上跳早操,期望早日克服恐高症。然后,每天天刚刚亮,我们就在日光岩上跳起了第8套广播体操。做完操,溜达溜达下了日光岩,就去龙头路吃面线糊。从来都没在意过这家面线糊店叫什么名,就知道每天来这吃早餐的人多不胜数。店面很小,挨个挤着坐,来一晚面线糊加大肠两根油条,三好朋友轮流请客,也就3,5块钱,很是满足,这就是对面线糊最美好的记忆。
儿时鼓浪屿的美食和如今的不同,没有那么多的游人拿着一快餐盒排着老长的队等。好吃的都集中在龙头路。鱼丸有两家。一家是店,如今还开着。鱼丸好吃但最爱的是这家的鱼羹。鱼丸是真鲨鱼肉做的,剩下的鱼翅鱼骨,揉上地瓜粉,入汤里煮。那都是软骨有嚼劲,就着鲜甜的汤,几粒葱花,一点胡椒粉,那就是人间美味,常有人千里迢迢的来这几斤几斤的鱼丸买了带走。如今店还是那家店,鱼羹早没有了,鱼丸也早不是鲨鱼肉做的了。另一家鱼丸是个小摊,味道也好,对比下稍次一些,现在起了个名:林记鱼丸,游客络绎不绝。某一天,特意去尝尝,和小时候的味道离了十万八千里。
中街有一家卤料店,家里招待亲戚朋友,常来这买个卤味添个菜。偶尔想吃了,就自己拿着钱买个鸡翅鸡腿,解解馋。长大了,各处的卤味吃个遍,咸香麻辣,各有各的好。再回到这里,啃只腿,不是特别咸,不是特别香,不麻不辣,就是因为这几十年如一日的,恰恰好的,中正味道,让我觉得这就是最好,这就是最开始的味道。
有两家沙茶面店和一家卤面店。两家沙茶面店门对门,口味价格也都不相上下,经常去一家,也就习惯性的成为这家的老客。沙茶面在意的就是汤的浓。花生酱的香甜和沙茶酱的微辣,熬成了这一锅独特的汤,豆腐、鸭血、大肠、小肠、鱼丸、猪肺等等佐料在汤里煮,吸饱了汤汁,和着水面一起吃。沙茶面就是吃一碗就满足,吃不到就想念的味道。儿时的这家卤面,其实也清淡,黄花菜,香菇少许切丝,少许蛋花,最重要的是有薄片的红腊肠,做成微红的卤汤底,佐料加点虾仁,瘦肉也就够了,不是多么浓烈的味道,就是鲜味让人百吃不厌。
鼓浪屿还有北仔饼,就一住家的小门口,一个烧着炭火的大铁桶,北仔饼里包着咖哩挑调成的肥肉馅,贴着桶壁烤。饼皮烤得半焦酥脆,配着冒着油的咖哩香,不大一个,一次吃个两三个也不腻的。
上了高中,街心公园新开了两家小吃店。一家叫粒粒香,主卖扁食拌面,第一次吃有脆感的肉馅的扁食,觉得新鲜好吃。另一家是龙岩米粉店,牛肉羹汤配粗粗的米粉,或者就是简单的酸菜米粉,不同于经常吃的水面,米粉更Q弹,从此爱上这新的口感。高中时代总有做不完的试题读不完的书,和好友凑一块拖拖拉拉的做着题,晚上11点了,爸妈都睡了,就剩我们还点盏孤灯奋战。两人合计着出去吃碗米饭。冷冷的夜,一碗米粉汤,是枯燥的题海生活中的一点点温暖。最后遇上了同来吃米粉的叔叔,给买了单,满满幸福啊。
还有菜市场里卖鱼丸的摊,珍珠丸、鱼丸、包心肉丸、墨鱼丸、肉燕、香肠……平常家里懒得做汤,就买丸子凑,葱花丸子汤,几十年的老摊子,吃惯的好味。
靠海的鼓浪屿,美食中海鲜永远都是重头戏。小时候吃海鲜那不是论斤论两,都是一脸盆包回来,有螃蟹、虾姑、杂鱼。螃蟹、虾姑就在白水里煮,煮到水干锅焦,满屋子的鲜味,让人忍不住口水连连。这时候就可以关火,埋头吃个过瘾。海鲜的鲜度是不需要任何佐料,葱姜蒜都可以不加,也不需要沾酱,啃一口蟹腿,吃一嘴蟹肉,那都是海的味道。虾姑,那是能拨出一饭碗的黄,拿去孝敬爷爷的。杂鱼酱油水是厦门名菜。杂鱼加点酱油,水,葱姜调味,煮熟了即可,下饭下酒都极美。不需要去问,这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渔民现捞的海鲜一箩筐一箩筐摆满一条街,等你包回去美餐一顿。我们一大家子都是做菜高手,爸爸、阿姨、大舅,个个都有大厨范,爱吃的菜还有爆炒花蛤,爆炒石蟹,沙蛤苦瓜汤,煎巴浪鱼,豆豉蒸海鳗鱼,淡菜汤,炸豆腐鱼,蒸老蛏:老蛏竖着插满炖壶,加半壶水,姜丝,隔水蒸,那汤没有半点腥气,鲜得让人忘不了。
鼓浪屿鼓浪屿很小,到处都是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跟着妈妈去一趟菜市场,招呼打了一路,走走停停,不时遇到个亲戚朋友说两句闲话,闲话多少,就只是亲疏之分而已。我在一旁也要乖乖的叫人,次数多了就不耐烦去了。
等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亲朋好友。每天上班下班基本都坐同一班船,见到的也大多是同一群人,其中不少同窗朋友,熟不熟都能叽叽喳喳的聊一船,慢慢的也就热络了起来。渐渐的,同船的好友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岛民搬离了这座小岛。直到自己也不在岛上住了,船聊八卦也不在有了。偶尔,匆匆一趟来回鼓浪屿,船上也再遇不上熟悉的人了。
坐船也是件看心情的事。心情好的时候,站楼下仓,指望着遇上说得上话的朋友,分享下高兴事。心情不好,就上二楼,船仓两旁有一长条的椅子,坐那,脚搁在栏杆上,直面大海,等待春暖花开。天冷了,穿多少衣服都挡不住楼下透风的船仓刮进的寒风,大伙儿集体躲在两边吹不进风的那一小块地取暖。天热了,也只能扇着扇,感受着海潮湿炎热又粘糊糊的风了。起雾了,轮渡全面停航,大家堆在侯船室等着开闸放人开船上班,一等可能就要两三个小时。刮台风了,轮渡广播不停的叫唤:因台风关系,轮渡将随时停航。慌里慌张的赶着坐船回家,一路体会着船的上下颠簸,风雨飘摇。当然,大多数风和日丽的日子,在船上就能看到鼓浪屿叫人惊艳的,如海中瑰宝般的美丽景色。
鼓浪屿有三个山洞,我走得最多的是龙山洞,每次去奶奶家总要经过。洞内,冬暖夏凉,两旁小沟里流淌的水清澈见底。记忆里,儿时的春节,手里总要拿着点着的仙女棒一路玩闹一路去奶奶家,等着全家团聚的一顿大餐。和现在的不同,小时候的春节大餐是可以期待一年的。等元宵节到了,也要举着花灯蹦蹦跳跳得去奶奶家,给看看今年的花灯漂不漂亮。
鼓浪屿时光如白驹过隙,鼓浪屿的昨天已经翻过, 儿时曾带给我们快乐的种种大多不在,儿时一起肆无忌惮玩耍的小伙伴们也都四散。而鼓浪屿在变得更新更美,更像个旅游区。不可否认,商业让鼓浪屿不那么纯粹。但,当我以宁静的心态,穿行在鼓浪屿树影婆娑,景物清新的大街小巷,还是能感受到鼓浪屿那闲适和百年沉淀的美。
那些树、那些楼、那些景致依旧在,变化的除了鼓浪屿,还有我们已不再少年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