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李刚
“不瞒你说,半仙叔,我正有此意。”宋家仁不假思索地说道。
屋里就剩下两个人,没必要再藏着掖着了。通过撮合与翠花的结合开始,一直到后来翠花入主宋家,前后历经几年的时间,这么长的跨度,宋家仁也在反复琢磨王半仙这个人。
此人虽身处穷乡僻壤,却读过诗经孔孟,识文写字一肚子墨水;又学过周易,通天文晓地理满腹经纶。不敢说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个难得的好帮手。
纵观摆在眼前的严峻形势。既然前方战事吃紧,镇上又发现散落的兵痞,相信过不了多时,土匪必然也会跟着沉渣泛起。
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东西,看中的可不单单是你家里的土地和粮食,让他盯上的话,不让你人财两空也得掉层皮,即使这种结果恐怕也难以罢手。
自己是附近最扎眼的大户,深宅大院也挡不住穷凶极恶的悍匪。一旦有事情发生,定然孤掌难鸣。还不如趁着刚刚看出苗头,赶紧招兵买马,一切都还来得及。
“对于买枪这件事,你还有什么想法?”宋家仁一边说着拿起茶壶就要倒水,王半仙一看马上毕恭毕敬地站起来,一把抢在手里。
“东家,这可使不得。”
王半仙早就听说过,前些年军阀混战的时候就有许多枪支散落民间,成了官宦和富商看家护院用以防身的必备首选,即使平时不用,掏出来也是极大的震慑。
“枪支这块据我所知,过去很多大户家里都有,但是由于政府有法令严管严控,所以个人手里存量有限。到了这年月,就是出高价,恐怕也很难有人割爱的。”
这事还真有点犯愁。就凭自己这身份,在城里哪有什么认识的熟人?王半仙说着说着像抽空了的皮球,感觉没了底气。
沉思片刻,他突然灵机一动将话锋一转说道:“东家既然胸有成竹,想必早就想好门路了吧?”眼见自己没了主意,半仙来个顺水推舟。
“不瞒你说,这件事我已经筹划很久了,只是没有对外人提起而已。”
“金凤有一个远房表弟,是在县城吃公家饭的,以前在衙门给县太爷当过差,不过两家有好多年没有走动了。刚过完年那会我找过他一次,他也答应给想想办法。”宋家仁说着,两眼注视着门口的方向。
正在这时,管家贾乐福一溜小跑来到正厅门前,朝屋里躬躬身:“东家,你要我请的人到了。”
随即往后退了一小步,做了个请的手势。
宋家仁赶忙站起来迎至门口,双手抱拳略一施礼:“岳父,二位……”
都是一个村的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他肯定熟识跟在向海捞身后的两个人,但就是感觉在称呼上有些绕口。
论庄里乡亲,这孟焦在辈分上应该喊宋家仁叔,而且两家还都是宋家的佃户,按正规理当称呼为“老爷”的。
但另一方面,两人却是岳父向海捞的拜把子兄弟,现在反转过来让宋家仁屈尊叫他二人“叔叔”,这地主无论如何都觉得别扭。
“哈哈!东家,你就直呼我俩的名字吧。”
伴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紧跟向海捞跨进门槛的矮个子黑脸来者,首先冲宋家仁抱拳施礼,接着又对王半仙点点头算是打招呼。
紧随其后的白脸高个,也如法炮制随声附和。
向海捞被请到上座位置,孟梁焦攒与其他人才纷纷落座。
“爹,是这样的。”宋家仁接过贾管家倒好的茶水,亲自递到岳父手里。接着又看看王半仙,示意让他来说。
王半仙将事情的原委和刚才商议的结果,包括组建民团以及如何训练详细叙述了一遍,但绝口不提买枪的事。
这次又轮到宋家仁做总结。
“依照我的计划。明天一早让贾管家带孟梁焦攒到镇上置办护村训练用的器械,具体数量自己看着办,不过质量一定要把好关。”
宋家仁说的头头是道,安排的条理分明,真看不出这地主还有点帅才!
“岳父和半仙叔,我们三人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事需要去趟县城。待会大家回去准备一下,天亮出发快去快回,争取天黑之前将事情办妥赶回来,要不家里不放心。”
一切吩咐停当。
宋家仁话音刚落,就听后面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恰如莺燕娇啼:
“大丈夫处事当以大局为重,瞻前顾后非男人所为。家里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随着脚步声临近,打里屋走出两女一男。但见走在前面的少妇,风摆杨柳袅袅婷婷,齿白唇红面若桃花。唯一的美中不足,是两颗一说话就偷偷跑出来的大门牙。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人皆言燕瘦环肥,美不过貂蝉西施。眼前这人间尤物,可曾是翠花?
未完待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