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学会问这3个问题,快速形成自己的观点

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学会问这3个问题,快速形成自己的观点

作者: Rononger | 来源:发表于2021-05-18 11:37 被阅读0次

你不是经常会遇上这种情况?别人说的什么你都觉得很有道理,明明自己有想法,却表达不出来,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说到一半却就被别人带偏了,其实并不是你没主见,只是你不会提问。

《学会提问》这本书里提到,专家说的再动听,也无法替我们救急,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大脑,用批判性思维判断判断出哪些观点能为我所用,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观点。

怎么样来判断呢?用提问的方式。

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海绵式思维,一种是淘金式思维。

顾名思义,海绵式思维就像把一把海绵丢进了知识的海洋,能够大量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信息越多,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越广泛,可以为我们今后展开更复杂的思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海绵式思维有一个严重又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不能够帮助我们分辨,哪些信息对我们有用,哪些是没用的,哪些可以相信,哪些不能信。比如,今天你看到一个观点,说我们要努力搞钱,加班熬夜再所不惜;明天又看到一个观点,说休息好才是人生最高级的活法。

如果你是海绵式思维,就不会有自己的判断,被动去接受信息,作者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而淘金式思维恰恰相反,是一种主动地接受信息的方式,对于信息,该吸收什么和忽略什么,你都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怎么做出这种判断呢?就是带着特定的态度去读书,即不断提问(发问)的态度。作者不断地向你兜售观点,而你应该对每个观点随时准备与之辩驳。

在你愿意赞同别人的观点之前,你要先问自己你提问了吗?

如果别人的话中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你就要主动地去探究,要达到这一目的,你就需要不断地去提问题。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别人说的是我不懂的领域,我也能提问吗?

当然可以,正是因为我们采用的是批判性提问的策略,所以并不妨碍我们作为一个外行人采取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这里的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强势批判性思维,我们是以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对所有的主张提出批判性的问题,包括我们自己的主张在内。反之则是一种弱势批判性思维,只坚决维护自己的各种信念,容不得别人对自己说三道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结婚娶了媳妇,老太太逢人便跟我说,儿媳每天早上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还要我儿子给她做这做那的,饭也不做,衣服也不洗,真是懒得很。

旁人问她,那你女儿嫁人过得怎么样,老太太说:“我女儿嫁得好啊,天天睡到中午起来,也没人说他,女婿对她也好,帮她洗衣服做饭,她什么也不用做,享服就行了。”

同样的情况,换了角色,得到的评价就不一样。自己的女儿是享服,儿媳就是懒,老太太的这种立场,就是典型的弱势批判性思维。

《学会提问》这本书,通过10个批判性问题教我们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实用,如果别人抛给我们一个观点,我们只需要问三个问题就够了。

他在说什么

 当别人给出观点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问自己,他在说什么?也就是找出对方的论题和结论。

一般论题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论题。比如:

音乐学习是不是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数学能力?

导致家庭暴力的最常见的诱因是什么?

如果出现“是不是”、“是什么”这一类表述一件事是什么样的语言,一般我们称为“描述性”论题;

而另一类则被称为“规定性论题”,是一种针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判断。比如“离婚时,丈夫该不该付给妻子家务费?”

弄清了论题,再去找对方的结论,他是同意还是反对?他是如何表述的?

一般有几个方法可以找到结论:

1.问问论题是什么,根据论题来找结论。

2.寻找关键词。结论前一般有一些词语可以提示,比如“因此”、“由此得出”之类。

3.在文章的开头结尾等明显的地方找找看。

4.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比如例证、数据、定义、背景材料、证据等。

5.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有时候作者不一定很明显地表明他的结论,但我们可以根据他的背景来推断他的立场。

他为什么这样说

不同的人针对同一个论题,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双方的假设不一样,而假设却是隐藏在谈话中的,但是只有把假设添加到认证过程中,我们才能使各种理由从逻辑上支持结论。

这就需要我们去找出假设。

假设有两种,一种是价值观假设。在两种对立的价值观中,如果你喜欢物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那么你的结论肯定是由这种喜欢的价值观得出来。

比如,你认为公共安全比个人安全更重要,所以你得出“不应该让娱乐性药物合法化”的结论。

另一种是描述性假设,是指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信念。这个信念也是隐藏的,但是对方理所当然地以为你应该知道。比如

结论:中学英语班级里的所有学生至少应该看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

理由:直接经历和感受莎士比亚的著作会大有裨益。

这个理由不能使结论想当然成立,那应该假设什么样的想法,才能让这个理由被人接受呢?于是我们必须假设两点:

一是表演必须非常逼真,能够准确反映莎士比亚在著作中提倡的内容;

二是学生会真实感受和理解这部戏剧,并能将它与莎士比亚联系起来。

只有当这两种假设不言而喻时,这个理由才能成立,从而支持对方的观点。而这种表现事物是什么样的假设就称为描述性假设。

如何发现描述性假设呢?有一些线索可以帮助我们寻找:

1.不断思考理由和结论之间的鸿沟,想想要怎么样才能使理由成立呢;

2.寻找支持理由的那些想法,从中找出最贴合理由的假设;

3.把自己放到对立的反对立场,比如上个例子中,站在对立面,我们可以想:“如果演的根本不是莎士比亚写的内容,如果学生根本感受不到表演所表达出的思想,那看不看又有什么意义?从而找到描述性假设。

他这样说有没有道理

当我们了解了对方的论题和论点,找到了支持理由的假设,接下来,就要对这个假设进行评估,比如找他对关键词的定义,因为有的关键词可能有歧义;比如找他提供的证据的效力,一般来说,网络的言论肯定没有权威机构来得真实,同时“砖家”的言论肯定没有专家的言论有效力;再比如找他论证的方式,从而最终得出自己的判断。

比如,我们关心环境问题,当两拨人陷入治霾争论时,你会怎么看呢?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很可能凭自己喜好站队,但是当我们用批判性思维,提出几个问题,我们自然就有了自己的判断。

首先问自己,他们在说什么?然后找出他们的观点,再进一步评论。

比如有人说霾是健康杀手,治霾必须从现在做起,大刀阔斧进行环境改革;也有人说霾的成因很复杂,是经济发展的不可避免的后果,治霾不可一蹴而就。

两方观点各有道理,怎么办呢?继续问自己:“他为什么这么说?”

这时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的假设,是一个价值观假设,那就是健康和发展哪个更重要。

认为健康重要的人,觉得治霾刻不容缓;认为发展重要的人,则觉得不能把经济发展放缓,否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找到了这个价值观冲突,再提出问题:他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呢?如果你认同其中一方的价值观假设,再去评估他给出的理由,他的证据效力如何?他对关键词的定义有歧义吗等等,从而进一步作出自己的判断。

相关文章

  • 职场中别人问什么都如实回答,如何提高自己的城府?

    1、学会反问 要学会反问,不要总是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自己要掌握对话的节奏。 比如: 同事问你:“你房子买在哪里了?...

  • 怎样可以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书?

    怎样可以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学习群里,“左非”提出这样一个讨论问题。通过一周的讨论,虽然没有要求把自己的观点形成...

  • 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

    不管你承认与否,我们每天都在吸收所见所闻,有些是有意识地去辨别,有些直接接受。当你处于无意识的时候,就会处于认知默...

  • 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

    读《超越感觉》-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观点大致有这些类别: 001 道听途说的,比如周围人或网上随便一个帖子...

  • 精进

    学会提想要的问题,快速精进。学会快速行动,快速改变,快速精进!

  • 《学会提问》读后感

    首先要学会提出好问题,需要发展相关技能,树立正确的态度,这样才能自行判断出哪些观点能为我所用,从而形成自己的...

  • 新生

    现在的我 总喜欢被人称赞 总是在意被人关注 总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 认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一定要喜欢 自己痛恨的别...

  • 创意黏力学

    所谓黏性,是指你的创意与观点能让人听懂,能被人记住,并形成持久的影响。当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创意和观点具有粘性,具...

  • D16/30 有效训练你的幽默感三 | 幽默的表达观点

    有自己的观点,经过自己思考而形成的个人观点,也许和主流并不相同,但幽默的表达出来更容易给自己加分,也更容易被人们所...

  • 《学会提问》笔记

    问题 如何对观点进行分析 如何与人进行探讨 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 概述 是否存在正确答案:问题类型决定是否有正确答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学会问这3个问题,快速形成自己的观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cp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