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时间:2018年10月04日-10月06日
地点:福州
交通:动车+高铁+地铁+公交+单车+步行
【准备】
旅行包,腰包,瑜伽垫
短袖×3,长裤,内裤×2,袜子×2,帽子,迪卡侬黄色防雨外套
亚马逊阅读器,switch,switch充电器,充电宝×2,iphone ,iphone充电器,耳机+耳机盒
水杯,清凉油,身份证,信用卡,零钱+纸币
事实证明switch根本没时间玩,白带了。
零钱很有用,坐地铁需要。
充电宝带了两根iphone的线,充电宝自己的线没带,到了福州只好再买一根。
太阳眼镜没带,失算了。福州的阳光很强,导致第一天眼睛不太舒服,下次出游得带上。
第一天晚上和第二天早晨都有习练瑜伽,然后就因为白天晚的太累,就没怎么锻炼体式,主要以静坐和倒箭式为主。
行 李
【行程】
| 第一天
早晨06:30出门,在虹桥站的KFC早餐后,坐上动车出发。车上把《艾扬格女性瑜伽》这本书扫了一遍,里面不仅讲了女生习练瑜伽的特点,还从八支等整体的角度介绍了瑜伽,所以这本书不仅适合女性,同样也适合男性阅读。
经过了6个多小时的车程,下午14:30左右到达福州南站。一出站台,就感到强烈的阳光和灼热的空气扑面而来,仿佛又回到了夏天。去往汉庭的路上,选择坐公交,打算沿途看看福州的景色,然而一路望去,除了远处连绵的山峦,其他和上海也没什么区别,而且还坐过一站,只好下车走到汉庭。途径海潮寺,想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这句,就想进去看看。但坐了六个小时的火车还背着大包,身体有点疲惫,想等明后来看看,但实际上最后都没看成,只好留到下次。
步行大约15分钟来到汉庭五一广场店,许多年没住汉庭,发现无论硬件和软件都提升了不少。大堂不见咖啡可可之类的饮料,取而代之的是枸杞菊花茶,爽口解渴,滋阴清热,对于旅途中的行人来说确实更适合。房间里也没有小卡片,窗户玻璃还是双层的,隔音效果很好,后悔之前选了一个不靠马路的房间,晚上看不了夜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没有餐厅,因此早餐是外面送来的肯德基,三天吃的都是汉堡+豆浆
油条+粥(金卡双份)
安顿好后,出门觅食。但发现周围没什么吃饭的地方,走了好久才找到一家味千拉面。其实后来才发现,方向走错了,另一边餐厅多的几乎是一条美食街。吃完拉面继续前行,来到五一广场,是本地人跳舞,乘凉,嬉戏,休闲的地方。也正巧遇到收国旗,观摩中体会到来自解放军那股感染力确实很强,有助长养浩然正气。观摩结束后闲逛到一处僻静小路,路灯照出自己一条长长的影子,孑然一身,就回去了。
收国旗时的军步
回到房间开始做瑜伽,发现轮式可以把自己推起,但手臂总是伸不直,不知是后弯不行,还是肩膀受限,最后又借助柜子和墙壁练倒立,可还是失败告终,这个关卡不知什么时候能突破。
22:30左右睡觉
带着走正好的瑜伽垫
| 第二天
第二天吃了早餐,骑车去西禅寺。进门有一尊水上观音,敬香后来到大殿。好像在开水陆法会,各个殿也都在设坛念经,于是只在殿门口礼拜。禅寺的空气中弥漫着香味,这种味道仿佛触及记忆深处,想起那几年在苏州西园参加八关的情形,唏嘘不已。带着回忆,走到一座高楼,共有六层,楼内每一层都是一些彩绘的佛教人物雕像以及佛陀八相成道的故事。顶楼则有一尊很大的释迦牟尼像,但是前面有个空盘子,深感缘起非常不好,包里翻出一包餐巾纸与一块钱,以作供养。走到楼外的扶栏处,四周景色尽收眼底,当然,恐高也尽显心底。下楼后想去旁边的佛塔上看看,但是关门谢客。此时已是中午,就转去斋堂吃饭。点了一份炒面,味道非常一般,口感也不好,除了油和饱腹感也没啥特点。吃完后,在门口的花坛上休息,看到一位面部带着巨大肿瘤的义工,联想到《地藏经》中的一些描述,深感因果可畏。
门口的水上观音
里面的大门
佛教的旗帜
六层楼
楼外风光
炒面
下午,顶着烈日,骑车到乌山。山上有座观音庙,庙里有个签筒,本打算问一支签,但是看到签上只写了数字,没有断语,也就作罢。各处山壁上都刻有不少文字,不太会欣赏书法,也看不懂句义,只是好奇当时人站在什么位置上能往那上面刻那么多的字。总的来说,作为本地人,走走感觉还是不错的,花繁叶茂,绿树成荫,还有有歇息的小亭子和各种活动的场所,但作为外地人来福州的旅游景点,那确实很一般了,当然,对书法感兴趣的也建议来看看。
乌山上的建筑
台阶
刻字
阶梯
书法建筑
走走停停2个小时后下山,发现旁边就是三坊七巷,但还是打算放在第二天来,此刻想去仓山的一些老街看看。地铁行至仓山,发现这一带的路有高低坡,脚下的单车一半时间是推着走。四周建筑也确实古朴而有特色,墙上还有海防标语,城市化的进程,虽然使百姓生活更方便,但是城市之间也越来越相似,失去了不少独有的人文气息,而来到这里总算感受到一些福州的特色。
街道 图一
篮球场
街道 图二
华林寺华林寺华林寺华林寺华林寺华林寺华林寺晚上坐地铁从上藤站到茶亭。茶亭是福州的闹市,意味着有许多商铺和饭店,找到一家赵记,据说去年还是本地的网红店,点了豆饭+椰芒西米露,虾饺+姜撞茶,味道真是十分惊喜。尤其姜撞奶,是先把煮热的牛奶倒入姜汁,三分钟后加入一些果肉,待牛奶略有凝固再吃,这个也不知道是不是正宗的做法,但口感味道确实不错。
西米露
豆饭
姜撞奶
吃完走到汉庭,逛了一天有点累,晚上就在垫子上做了会儿倒箭式,让血液回流一下。
| 第三天
早晨去汉庭旁边的于山,入口隐蔽狭小,转了好几圈才找到。山很低,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上面是福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有个很大的道观。还有郁达夫的一个纪念馆,对于这位大师,除了名字、职业和时代其他几乎一无所知,看完才略有印象。走了几步后到了戚公祠,记录了戚继光的一生。他的父亲本是海防的边将,因此戚继光从小耳濡目染,道出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言。所以说,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格局、眼界、行为决定了孩子出生后的层次,父母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几乎可以影响孩子一生。
道观
戚公祠 图一
戚公祠 图二
下山后去了华林寺,这是南方最古老的全木质宋构建筑,虽然名字叫寺,但如今只剩一个屋架。大殿里陈列古旧的建筑配件,围墙上贴着一圈福州市的建筑介绍。很少能在福州的各种游记里看到这个地方,对普通的游客来说,确实没什么看点,比较适合文物和建筑爱好者浏览。
华林寺
华林寺 图一
华林寺 图二
华林寺 图三
华林寺 图四
华林寺 图五
中午,终于杀到了福州最著名也是人最多的三坊七巷,格局延自唐朝,有点想到《妖猫传》。年代听起来虽然古老,但与福州这座汉朝就开始存在的城市相比还是太年轻。烈日下,在人头攒动+人满为患中跑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个吃饭的店。吃完后先逛了小黄楼,布局环境和江南庭院差不多。又来到民俗博物馆,免门票,这个地方很有看点,可以对福州本地的风俗有个基本的了解。走走看看又来到严复故居。在翻译领域,严复翻译了大量的国外著作,也是近代开启民智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中有两样东西十分有名,第一个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当然,这个观点源自达尔文的进化论,但是是严复从社会学角度,结合当时国情提出的。第二个是提出了翻译的三大要点,即“信、达、雅”,成为后世翻译家们的翻译标准。
吊伞
巷
南后街
黄楼 图一
严复故居
严复故居 图二
严复故居 图三
严复故居 图四
日落时分,离开三坊七巷,骑车到泛船浦天主教堂,顿时安静不少。门口有圣保禄的雕像(新教称为圣保罗),被天主教廷封圣,但是在新教里,依然是使徒的身份。教堂里遇到一位义工,从圣母的角度为我介绍了天主教与新教的差异,又了解了到不少课外知识。来到这里,本想是趁夕阳西下时一睹旁边的闽江光景,结果没想到遇到桥对面的一场大火。不过,在夕阳衬托下,江景依旧如画,两岸灯火,罗布星辰,江水涛涛,不绝远山,天为盖,地作庐,人如点苍尘,不废万古流,更自叹文不如候官启人智,武未及戚公海波平。
圣保禄
泛船浦天主教堂
教堂内的玛利亚
闽江大桥
着火的桥对岸
晚上依旧在张记吃饭,这次追加了牛奶块,继续好评。饭后来杯一点点,伴着苦涩和月光,回顾这两天的旅程。本来一个人来是有点失落的,但是福州的一切还算满意,总算不虚此行。
| 第四天
早晨拿了早餐就赶去火车站,坐上0901的高铁,下午1330到了上海,一路写下了这篇游记。
早晨
回去的景色
【费用】
交通+住宿+景点+三餐+礼品等 总2257.6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