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与活在当下
图片来自网络《庄子·应帝王》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
郑国有一个算命的大神叫季咸,他能算出一个人什么时候死,可以精确到天。然而人们都躲着他,远远地瞅见他赶紧跑,生怕听到他说出什么来。
生死可谓是人生最大的秘密了,可是为什么人们却不想知道呢?
细想一下也是哈,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天天过着倒计时的日子?那还不如不知道呢?
再一想,又不对了,不是有人说过“向死而生”吗?立一个“死”的flag,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充实。可是这个flag不能是真的,只能是想象中的,颇有点儿“叶公好龙”的意思。真是要看见这个flag了,恐怕就活得不自在了。可见,“向死而生”未必是我们以为的那个意思。
想象你在排队买某个紧俏商品,好长的队啊,刚要轮到你的时候,店小二跟你说:抱歉,卖完了,今天就到这吧。
你会后悔吗?你会否定之前的排队决策和排队过程吗?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你正满怀渴望的时候,阎王店的小二出现了,跟你说:嗨,就到这儿吧。
我们把这件事叫做死亡。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到:
死亡作为此在的终结,乃是此在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确知的、而作为其本身则不确定的、超不过的可能性。死亡作为此在的终结存在,在这一存在者向其终结的存在之中。
西方哲学家总有一种“不说人话”的癖好,仿佛是故意给他们的作品设个高门槛,看懂的来看,看不懂的我都不稀得你看。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死亡是一种不确定的确定性。
之所以是确定的,因为那一天总是要到来;之所以是不确定的,因为你不知道它哪天来。
然而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上实在是太吓人了,于是在常人的心智中,我们悄悄地把它置换为,死亡是确定的确定性。
前面的这个“确定”是怎么来的呢?
是通过平均寿命这个概念建立的。一个人如果没灾没病的,怎么也能活到七八十岁吧,假如我现在30岁,那么“死亡”就是四五十年以后的事了,还早着呢。因此死亡在我心里头就成了遥远的确定性,因为遥远,所以今天可以挥霍,可以放纵。
为了能够心安理得、肆无忌惮地放纵,人们还要把“死亡”这个念头从日常生活中彻底赶出去,为此设置了很多禁忌,比如尾号是4的车牌就很少见,很多大楼里没有4层。
然而把这个念头从头脑中赶出去的后果是,我们不能真正的活着。
不是有人调查过吗,人们在临终之际,直面死亡的降临时,往往会说,我这辈子没有真正活过。有人还写了一本书,叫做《临终前最后悔的五件事THE TOP 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很畅销。
看来我们要重新认识“死亡”这件事。
实在地说,“死”不是一件事,“死”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名词。
“死”作为名词用时,只能用来表达他人的死亡。我们只能看见他人的“死”,看不见自己的“死”。作为当事人,我们不知道“死”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死”后到哪里去。没有人告诉你,也不会有人告诉你,即使有人告诉你也不可验证。因此,名词性的“死”是一个幻象,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它不能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活着。
作为形容词来用时,“死”是“生”的结束,也是生的完成。一幅书法作品,当你写下最后一笔时,创作过程就“死”了,同时作品也完成了。一首乐曲,当你奏完最后一个音符时,演奏过程就“死”了,同时作品也完成了。
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当视作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是一个人“生"且"活”的过程,当你吐出最后一口气,生的过程就结束了
那么人生这幅作品是否也是到一个人死的时候才完成呢?在别人来看是的,但自己却不能这么看。因为别人能看见你的死,你自己却看不见。别人有盖你的棺、定你的论的资格,你自己没有。
人这种存在,与其他物的存在不同。
一张桌子,即便是最名贵的木材,经由最牛逼的工匠最精细的雕画,只要它成为桌子了,就不可能成为椅子。而人不同,人永远活在可能性当中,人从一出生就被抛入可能性的境域中,他必须不断地做出选择,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又从现实性创生出新的可能性,这个过程就叫做“活出自己”来。只要他停下了创造的脚步,无论他躺在多么大的成就上,他已经凝固成了一个器物了,他不再有其他的可能性了,他已经“死”了。
所以孔子说,“君子不器”。
人之所以为人,正在于他有能力“不是其所是”,"是其所不是"。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是一个正在生成的作品。起孔子于地下,他可以继续活,而且活得有滋有味。
这个正在生成的作品还有一个奇妙之处在于,他也是一个随时可以完成的作品。
人生总是未完成的,并且总是随时可以完成的。从事业的角度看是未完成的,成功不必在我;从人生意义的角度看是随时可以完成的。你去看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任何一个时刻你去截取一张照片,它都是完美的,人生就应当是这样一条生命之流。
任何一段戛然而止的人生,都是完整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海德格尔说,刚出生的婴儿已经足够成熟到可以死去。
然而,你可以随时去“死”吗?
你可以坦然面对生命中那么多的“未完成”吗?
如果你还不能面对,那么你就没有“活在当下”。
因为,每一个当下都是一个高维度的量子信息包,展开就是一个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展开就是一个宇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
这是你的世界,你的宇宙,意义和行动是它的经纬线。
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成性的,活泼泼的世界。每一个当下都可以生,可以死,生则生机盎然,死则绚烂如画。
而死亡不过是人生的辅助线,是用来解人生这道题的。除此之外,毫无意义。
向死而生,就是画一道辅助线,让你的人生明朗起来。
向死而生,就是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