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诗文
宝强的深思:“熟人欺骗”是这个时代你我最深的痛首先声明 :本文不八卦,不议论整个事件,毕竟再大的热点,除了当事人,我等众人全是吃瓜群众,与其做个八卦仔和道德审判管,不如静下心来冷静想想 :宝强除了妻子马蓉出轨外,还有“熟人欺骗”给他带来的更大隐形伤害,而这,也是这个时代最深的痛。细细想,你是否也被你曾经最信任的朋友,闺蜜,爱人等等像傻子一样骗过呢?
因为信任,所以欺骗
我认识一个同行,曾经因为哥们儿义气,借给自己最好的朋友30万,而这些钱是他一个农村娃在北京辛苦闯荡近十年的积蓄。没想到的是,这个半路相逢,曾大感相见恨晚的最好兄弟,从此杳无音讯,像一股气流裹挟着钱,人间蒸发。结果他因此一夜白了头发,从此很难再轻易结实什么好哥们儿,更跟所有人不谈真友情。
后来在采访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时,她向我直言,自己今天的成功都是闺蜜把她逼出来的。原来,她生命中曾最信任的闺蜜八年前劈腿她老公,并有了他们的私生子。事实呈现在她眼前时,她足足在医院躺了一个月。带着怨怼重新上路后,她拿着离婚分到的几十万块钱开始了艰难的创业路,她当时的想法很笃定,未来的幸福永远把握在自己手里。而从那以后,闺蜜这个词,永远淡出了她的生活。她相信,任何一个聪明女人,都是没有闺蜜的。
再举一个例子,是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为了工作之余多开源,她在发小的怂恿下投入5万块,进了所谓发小公司研制的护肤套装。可后来在一次拙劣的产品说明会上,她才恍然,发小并非这家日化公司的员工,她只是无数微商上家骗进来的弱小下家,唯一能不赔钱甚至赚钱的法子,就是努力开辟下线,让更傻的人接单。可在这骗术五花八门的时代,人们的防骗心理都相当警惕。怎么办?只能从熟人入手,开始游说,开始欺骗。说明会上,这种熟人营销法则已成大家屡试不爽的招数。
因为信任是掏钱的基础,所以欺骗成了赚钱的手段。
最可怕的“信任N次转移”
忘记是哪本侦探小说里,这样写道:往往看上去最危险的地方恰恰就是最安全的。
当然,把小说中的这句话颠倒过来看,也完全没有问题:看似最安全的地方恰恰又是最危险的。是的,安全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产生信任与依赖。我们熟知的“温水煮青蛙”便是安全麻痹下的结果。那么熟人呢?它在一个人的信任分区里,信任指数无疑是靠前的。而快速欺骗的前提又必须建立在信任基础上。这也就很好解释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如下几类问题:
一、我的朋友找我借了好多钱,到现在没还,也联系不上,我该跟TA断交吗?我的钱还要的回来吗?
二、我闺蜜和我男友好了快一年了,我竟然还傻了吧唧,三个人一起出游!我真特么智商弱到家了。
三、从前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到了一家投资公司工作,为了帮TA完成业绩,我把自己准备结婚的钱放进TA公司,承诺年化收益率7%,可最终,可最终,TA在的那家公司卷钱跑路了!后来才知,敢情TA上班的地方是家资质不全的P2P!!
四、我妈最近被我二姨忽悠,做起了保健品传销,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连我家楼下平常一毛不拔的铁公鸡邻居,都拿着钱掺和进来。大家齐心协力,赚着“昧良心”的钱。
五、我买了我同事声称海外亲戚代购来的粉底,满脸过敏。和TA说吧,影响同事关系;不说吧,看病治疗的钱都得自己担着。
生活中太多太多例子,每一天都在你我身边交替上演着。而这种熟人建立起的欺骗,在某些利益驱动或关联事件的发酵作用下,又会通过熟人的熟人生成可怕的“信任N次转移”,譬如传销、譬如个别微商。所以,很多时候,每个被骗者同时也是欺骗者,给最上端的人苦苦打着工。
事实上,我们能做的,是把好自己这道防线:学会不偏激、不夹杂任何情感因素的理性决策。不仅要敢于说“不”,更要学会与熟人巧妙地说“不”。尤其在微信朋友圈微商霸屏的当下,你没必要去做那个有求必应的“活菩萨”,禁不住任何“朋友”的推销。因为只有学会适时回绝熟人,才会让你们的友情走得更长久。
至于熟人推介下的所谓高收益投资,我只想提醒斜杠青年们,任何事情,付出与回报都是对等的,投资也如此。又想高收益,又要零风险,基本上就是白日梦。投资终究还得现实点,什么样的风格与能力就对应什么样的投资方式或理财产品。与其听熟人的建议,不如自己到银行多比较、多询问。
而对于传销,我只想说,当代社会谁都不是傻子,何况传销这种模式也不是新生事物,千万别因为一个虚幻的利益伤了朋友又犯法。一般情况下,非法传销有三大特征,不外乎拉人头、交会费(或购买一定金额的产品)和团队计酬。基本上,90%的组织都以各种谎言诱惑亲朋好友入会,进而形成上下级关系,同时以新加入者缴纳的会费或购买的产品按比例在组织内分红,然后在宏伟的传销盈利前景框架下,鼓励新会员无限拓展下级数量。
总之,想方设法开源赚钱是好事,但前提是我们不要伤害熟人,或被熟人伤害。因为我们之间除了钱,还有信任,还有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