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0日,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声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市对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国家艺术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的项目——原创话剧《广陵散》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进行首演。
该剧由徐瑛担任艺术总监,周龙导演,唐凌编剧,郭文景作曲。作品以“竹林七贤”的故事为蓝本,展现人性思考,讨论人生选择,并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探索独具中国美学的话剧样式。
整场演出观众席都很安静,随着故事的展开,观众们也在静静的思考“人生的选择”的问题。
当晚演出一结束,北演公司便召开话剧《广陵散》上海站专家研讨会,著名剧作家、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喻荣军,原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戏曲学院院长、著名导演郭宇,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福海,与话剧《广陵散》的导演周龙、编剧唐凌,以及监制姜越、制作人王硕一起,就该剧的艺术水准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该剧的艺术品质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三位专家对《广陵散》的导演、剧本、舞美等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该剧在独具中国风格的戏剧探索上是成功的。
导演周龙
编剧唐凌
著名剧作家、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喻荣军
这几年看了《二马》和《独自温暖》等几个戏,我总结北演现在做戏有追求,有想法。两年前看《二马》,全男班演绎老舍先生的作品,感觉很震撼。后来看《独自温暖》,这个戏作为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戏剧讨论“人老之后”“孤独”等问题,很具有社会意义。
《广陵散》在演出之前我就有所了解,我觉得唐凌的选材是挺有野心的,其实在我们现实当中能找到很多与“竹林七贤”当时的境况相对应的东西,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这样的戏,至少是这样题材的戏。
在话剧的民族化的问题上,之前有很多导演做了无数种尝试,也取得了很多成就。近几年,大家都在思考话剧到底可以借鉴戏曲的哪些东西,是戏曲的程式、写意,诗词、舞蹈,还是讲故事的方式。
今天现场观众从头到尾都特别安静,这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剧场状态,这一点上看,今天晚上的演出是相当成功的。
原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戏曲学院院长、著名导演郭宇
我很喜欢周龙导演简洁写意的舞美风格,整个舞台气象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文本的角度来说,我很佩服编剧选择这个题材。这个题材不好写,“竹林七贤”不仅有故事,还有一些说不明道不白的东西,这给我们二度创作留下很大的空间。虽然“竹林七贤”代表的是魏晋文学的整体,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愁恩怨是很复杂的,这一点非常好。
“竹林七贤”的题材为创作者提供了用戏曲元素呈现古典气象的巨大空间,导演对吟唱、念白、伴唱的处理非常好,我觉得这些元素还可以留的更多一些。
如果演员能够在心理体验以及对规定情境的表达上做些提高,这个戏会更好。舞台剧是演员的艺术,好的表演无形当中会把编剧和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都呈现出来。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福海
这个戏的主题是“选择”,写作为知识分子的“竹林七贤”如何面对整个社会的变迁,社会变迁之后他们的处境怎么样,我感觉很好,也很强烈。
有一场戏很有意思,阮籍献《劝进表》给司马昭,跪在地上请他登基。这一笔写的特别深刻,通过几句话把阮籍的内心、司马昭的议论等全表现出来了,也让这个戏一下进入人的心灵深处。
评价这个戏剧,我认为要放在这样一个背景:中国戏剧处在近代戏剧向现代戏剧过渡的历史时期,现在看,完成这个任务最大的指向是依托于剧本。中国古典戏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歌化、舞化、音乐化等等,这么多年我们在形式上已经玩够了。如果说创新,体现在《广陵散》上,应该是如何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呈现每个人物内心深处的动机。
我们在舞台上要呈现的是发自人物内心深处的一种想象和形式创新的完美结合,《广陵散》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本文剧照及研讨会图片摄影/祖忠人
【《广陵散》上海站演职人员名单】
艺术总监 :徐 瑛
编 剧:唐 凌
导 演:周 龙
作 曲:郭文景
出 品 人:张海君、徐 瑛
总 策 划:冯 戎
总 监 制:郑 颖
监 制:林礼斌、姜 越
制 作 人:王 硕
制作统筹:李 霄
制作助理:钱 斌、杜奕晴
演 员:李剑、刘子蔚、姜亦珊、刘大可、马笑、刘冰、王锋、滑国华、张贺淇、司献伟、徐秋实、吴思、袁梦、蔡逸淳
指 挥:武 胜
现场乐队:箫笛埙——罗智丰、 唢呐——吴冬晓、 古琴——郑子昊、中阮——郭晓蒙、 打击乐——侯嘉琪、 贝斯——顾茜茜
舞蹈编导:姜 倩
舞美设计:孔一帆
灯光设计:何沂林
服化设计:马德帆
【出 品 方】
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
声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
【鸣 谢】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扶持项目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7年度扶持项目
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