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人物
曹禺:其他人的剧加在一起,等于一个曹禺

曹禺:其他人的剧加在一起,等于一个曹禺

作者: 徐徐清风娓娓道来 | 来源:发表于2018-07-06 14:34 被阅读10次
    青年曹禺

    中国现代戏剧与《茶花女》


    对中国来说,现代戏剧是一个全新的文类

    中国的现代戏剧,就是话剧。

    五四之后的话剧发展,简单说,是“一个人+一出戏”。

    人,就是曹禺;戏,就是老舍的《茶馆》。

    中国现代文学讨论的“戏剧”不是指“演戏”,而是指“戏剧文学”,是剧本。戏剧文学在今天非常少,剧本本身很少有人看。而曹禺当年写《日出》时,是写一幕发表一幕,很出名。观众不是先看戏,都是看剧本,这是戏剧文学。

    什么叫戏剧,什么叫戏曲?

    戏曲是唱的,戏剧、话剧都是说话的。严格说来,中国传统的戏剧都是戏曲,元杂剧、明清戏曲都是唱的。不唱的、说话的戏剧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引进到中国来的,一度叫“文明戏”,这就是现代戏剧。

    小说、散文、新诗都不是完全引进的,是借来西方思潮后,文类发生了变化。

    西方的话剧(Play),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悲剧、喜剧。悲剧,是比你高一些的人物犯了小错,却收到了大的惩罚;喜剧,是比你低的人物做的事情让我们嘲笑。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定义。

    西方唱的剧,叫歌剧(Opera)。和中国的戏曲的区别在于,京剧里有唱,但也有道白;但西方的歌剧,严格说起来是一句话都不说的,都在唱。

    《茶花女》的影响非常大

     中国现代戏剧开端在东京,起源于1906年成立的春柳社。最早演的是《茶花女》。

    《茶花女》是根据小仲马的小说改编的,这个小说曾被威尔第改变成歌剧,其中《祝酒歌》非常有名。

    这个故事在中国影响很大,触及了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才子与风尘女子。这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当时是中国话剧之父欧阳予倩扮演男主角,李叔同演茶花女。

    李叔同最早做中国现代戏剧,最早演茶花女。中国人画画用裸体模特的,李叔同是第一个。中国最早的现代音乐也是他作曲的。可是,他在“五四”之前突然出家。

    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夏丏尊,一个很出名的学生丰子恺,他把所有东西都留给这两个人。中国的文人信佛首选禅宗,而李叔同修的是最难的一宗,叫律宗。律宗没怎么流传下来,因为教条规矩比任何一个其他宗派都难。

    他信佛以后把音乐、美术等爱好全丢掉了,只留下书法跟篆刻,临终前写了“悲欣交集”四个字。

    李叔同

    即便像他这样超脱尘世的人,最后还是有对日本军队的抗议。弘一法师一直是被人纪念的。当然,他的影响之所以这么大,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丰子恺,丰子恺一生的画画、信仰,一直是在弘一法师的影响之下。

    真正创作早期话剧的几个人

    真正创作早期话剧的,是田汉、郭沫若和丁西林。

    田汉早期的话剧非常浪漫,《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

    郭沫若有几个戏剧非常有名,比如《屈原》,晚年还有《蔡文姬》。

    丁西林是学科学的,偶尔来写写独幕剧。他的很有名的独幕剧,叫《压迫》,讲一个单身男人去租房子,可房东的妈妈听说他没结婚,就不让租给这样的人。

    其他人的戏剧加在一起,等于一个曹禺

    《雷雨》:最早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作品

    如果没有曹禺,中国现代戏剧的地位没有这么高。其他人的戏剧加在一起,等于一个曹禺。

    曹禺,本名万家宝,天津人。父亲万德尊做过黎元洪的秘书,还曾在曹锟麾下做中将,地位很高,家里有三个妻子。

    曹禺三岁就看文明戏,可家里不赞成他学演戏。但曹禺就是喜欢演戏,到了南开中学,有新剧社,他开始接触西方的戏剧。他家里的事情,后来在曹禺的戏剧里反复出现。

    曹禺的戏剧里,常常有个非常严厉的父亲,《北京人》是,《雷雨》也是。生活当中,他父亲曾经把曹禺哥哥的腿踢断,因为他哥抽鸦片,在外面包女人。《雷雨》里的长子就很堕落。

    曹禺的母亲是继母,比较软弱,这在《雷雨》里清楚。蘩漪、鲁妈都是软弱的。母亲是软弱的,长子是堕落的,姐姐是不幸的,只有小儿子很聪明,那就是曹禺。中国现代文学里有一些作品,故事里总有一个最聪明、最清醒的人,通常是小儿子。

    他最早受郁达夫影响,模仿《沉沦》,写了处女作《今宵酒醒何处》,郁达夫还给他回信。郁当时很关心文学青年,他曾经给沈从文回信,还到他家里去看,送他一条围巾。在沈从文北漂最苦的时候,郁达夫给他帮助,事后写了一篇文章《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这也是一段佳话。

    曹禺十八岁就去演丁西林的《压迫》,还去演《玩偶之家》。后来父亲去世,曹禺就读清华的新闻系。这时认识了郑秀。他知道郑秀爱演戏,就写一个戏让她演。这部戏就是《雷雨》,郑秀来演蘩漪。

    电影《雷雨》

    有人问曹禺,《雷雨》在写什么?曹禺说,就是写蘩漪,蘩漪是一团 火,就是为了这团火写。其实,他是在写郑秀,郑秀是一团火。写《雷雨》是在1934年,他才24岁。

    作家有两种,一种是年轻时一举成名,最早的作品就是一生的代表作,比如郁达夫、张爱玲、曹禺。另外一种作家是劳动模范,写很多,改很多,不断地变化,做很多不同的尝试,比如老舍、沈从文。

    沈从文的《边城》好,但他在《边城》之前走了不知多少大城小城, 转了不知多少圈,才走到这《边城》,而《边城》后长夜漫漫,又走了很多路。曹禺最好的戏都是二十几岁写的,张爱玲也一样,她最好的小说也写于二十三四岁。

    写《雷雨》出名后,曹禺到了上海。据说有两件事触发曹禺写《日出》,其中一件是阮玲玉自杀。民国时期,有两个人的葬礼参加的 人最多,一个是阮玲玉,一个是鲁迅。阮玲玉之死,对曹禺很触动,他准备写一个戏,就是《日出》。之后,曹禺又写了几个戏,一个叫《原野》,也拍成电影,刘晓庆演的。

    最好的一个戏是《北京人》,在艺术上是高峰。写《北京人》时,他和郑秀的关系出现裂痕,爱上另一个女人,叫方瑞。那时他在四川,以新恋人方瑞为原型,写了《北京人》的愫芳。

    写完《北京人》后,曹禺的艺术生命基本结束,但作家本人并不知道,因为他还年轻,只有三十多岁,又重新结了婚。

    之后几十年,曹禺一直努力,不断地写。1949年以后,曹禺把他 原来的这些戏重新改写,因为觉得不够革命。改来改去改不好,后来连周恩来都劝他别改了。晚年还写过一个王昭君的戏,也不好。

    后来年纪较大的时候,他做了北京人艺的院长。人艺当时最主要的 导演是焦菊隐,最经典的剧目是老舍的《茶馆》。

    晚年曹禺

    老舍《茶馆》的诞生,是中国现代戏剧的一个神话,“十七年文学”中罕见的例外的精品。曹禺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他是院长,参与了很多戏,但他自己后来没能写出东西。

    曹禺一生,两个经验值得总结。第一,很多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思想 好了作品就会好,并不是那么回事。作家的成就和思想、学问不成正比,二十几岁写的东西完全可以好过五六十岁的。

    第二,曹禺是典型的“主题后行”。《日出》是“主题先行”,前面 有一句话:“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说人间社会很不公平。《雷雨》根本连主题都没有。据说直到周恩来看了,说这个戏就是揭露封建传统大家庭的黑暗,曹禺才追认说,这就是我的主题,我正是想表达这个。这叫作“主题后行”,一点不妨碍这个戏的价值。

    《日出》:一个社会的横截面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讲。

    第一个角度,《日出》是中国城市各阶级的分析。《日出》的女主是一个交际花,住在大都市的大酒店里,形形色色的人围着她转,各色人等,通过她的酒店房间展示出来。

    在曹禺的戏里,不是穷人就必定善良的。曹禺常写有一些人,很奴性,王福升是一个,《雷雨》中的鲁贵也是一个。

    《日出》一共四幕戏。首先,它展示了交际花的客厅里所能看到的社会各个层面。有几个故事穿插在一起,核心的是潘月亭、李石清、 黄省三,他们在银行里的不同身份显示着金钱与阶级的主线。

    底层小职员要无情被裁,中层李石清不甘穷困,冒险和潘月亭斗争——这是银行里的职员、襄理跟老板之间的关系,是这个社会最基本的阶级关系。

    一个五光十色的复杂社会背后的主线是经济。和经济关系纠缠在一起 的,还有“性”。这里又有三个不同的阶级的妓女,陈白露是高等的,翠喜是低等的,小东西连低等都做不到,是一个牺牲品。

    和有钱人在一起的是高级妓女,被王福升他们玩的是低级妓女,还要被黑帮欺负。小东西有点像斗兽棋里的老鼠,虽然在所有生物链里是最低的,却可以钻到大象的鼻子里,有机会被大富豪金八看中。

    曹禺是按照阶级斗争的模式来写,我们看到经济上的上、中、下阶级,又看到妓女的上、中、下阶级,这是双重的阶级关系。

    在有钱阶级当中,除了钱,还有很多病态现象。虽然不是主要的阶级斗争核心,却是腐化堕落生活的寄生虫。比如顾八奶奶的名言:男人怎么花你的钱也不心疼,这就是爱。胡四靠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人生活,自己还去嫖妓,非常糟糕。

    这幅社会全景图有一个模式,除了王福升,大多数人可以按经济状况 排序,凡是有钱人都是坏的,凡是穷人都是好的。“文革”也是这个 分类法,分成红几类、黑几类,有钱的就是坏的,没钱的就是好的,这个观念深入人心,一直到今天。

    这是《日出》这部戏的第一个阅读层面,是一个社会的横截面和阶级分析,这阶级分析里包含一个推理,即把“穷富”和“善恶”简单挂钩,这是左派心态。但还有另外一个阅读层面,那就是陈白露。

    一个女人怎么堕落,最少有三种完全不同的写法

    陈白露有她自己故事,方达生是她小时候的朋友,她的原名叫竹均。她结过婚,丈夫是个诗人,后来有了小孩,小孩夭折了,两人就分开了。陈白露到了城里之后的经历交代得很简单,只知道她做过演员、舞女,但第一幕时,她已经是一个很红的、堕落很深的交际花。

    陈数扮演的陈白露

    方达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想劝她走,要拯救她——熟悉的“男人救 女人”的模式——你快走,你怎么在这里,怎么这么堕落?陈白露就 笑他,我跟你走,你养得起我吗?

    鲁迅说过,娜拉出走以后,要么回去,要么堕落。回去的故事就是子君,堕落的故事就是陈白露。

    中国现代文学在描写大城市故事时,有一个情节,各种流派的作家 都会写:一个女人怎么堕落。写她碰到某个男人,就突然交到好运, 突然有了钱,等等,但她要为此付出一个代价。

    “堕落”这两个字, 严格说来也是男性中心的语言。

    什么叫“堕落”?最普通的定义,就是一个女性为了某种利益——不管这利益是房子、是钱、是名声,总而言之是为了得到好处——和一个她不喜欢的男人在一起。至少在“五四”时代的作家眼里,一个可爱的、美丽的、善良的女主,为了某种外在的力量屈从于男人,这是“堕落”。

    这种故事,最少有三种完全不同写法。《日出》是第一种,“略前详后”。

    陈白露出场时,已经堕落了,她爱上钱,和很多男人来往, 欠很多债,有很多解脱不开的东西,方达生救不了她,恐怕很难有谁能救她。但她天良未灭,她还要救小东西,她看到雪花会感动,并不是一个完全堕落的女性。

    当她最后吃了安眠药,对着镜子说:“这么年青,这么美”,“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这样的写法,使人非常同情她。她当初怎么走到这一步,都略过了, 也不去看,只看到一个美丽女性最后悲惨自杀,走投无路。

    第二种写法,是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是“详前详后”。

    《啼笑因缘》里有个女孩叫沈凤喜,她和男主樊家树好了后,又碰到一个有钱的将军,也喜欢她。

    有一天,将军把凤喜请到家里,拿一个存折向她求爱,结果,凤喜说不;而当将军拿了全部的存折,跪在她面前时,凤喜就从了。可是结婚后,将军打她,对她不好,凤喜很快就发疯了,结局很惨。

    小说很详细地描写这个女孩子怎么天真,怎么虚荣,怎么堕落,再到 发疯,关键时刻如何动摇。自己的堕落要自己负责的,这是通俗小说 的写法,前面让你做梦,后面让你付代价,给你教训。

    第三种写法,是张爱玲的《第一炉香》,故事的着重点在前面,是“详前略后”,是人性的解剖。

    陈白露故事的开头,很像张爱玲小说《第一炉香》的结尾。

    《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有一个很复杂的堕落过程,开始她不愿意, 各种各样的抵抗,但最后她爱上一个不爱她的男人,她帮丈夫找钱, 帮姑妈找男人。

    小说的结尾,两人开着车到湾仔,有外国的水手以为她是风尘女子, 吹口哨追她。她的丈夫说,你看他们把你当作什么人了。葛薇龙说, 我跟她们有什么差别?不过她们是被迫的,我是自愿的。

    这时,丈夫的烟头在黑暗中亮了一下,然后又陷入了黑暗,小说就 结束了。张爱玲的写作永远这么含蓄,大概男人的良心闪现了片刻, 接下来还是照样。

    所以《日出》的第二层意义: 陈白露被现代都市逼迫得堕落了,但堕落不是她的错,是十里洋场、整个社会的错。这是典型的“左联”观点。 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办?要革命。


    非独立行为能力者请勿入内。本文纯属一个毫无远见和真才实学的小小房地产行业HR从业者的愚昧见解,仅供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曹禺:其他人的剧加在一起,等于一个曹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av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