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各路英雄逐鹿中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最终以曹操、刘备和孙权为首的队伍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军阀之一,三国蜀汉的开创者。大家都知道,刘备原本是一个织席贩履的人,身无长物,但是他最终却可以聚拢一群将士,一步步从一个“为贼所破”的失败者,成为蜀汉昭烈帝。
而诸葛亮众所周知更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可以说刘备最后的成功离不开诸葛亮的相助。然而扯到一个人的身上时,刘备和诸葛亮的意见却恰恰相反。他深得诸葛亮的喜欢,而刘备却始终看不上他。
甚至刘备临死前也和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虽然博学多才,但此人总是有点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因此再三叮嘱诸葛亮不可重用马谡。只可惜诸葛亮最后还是没听进刘备的劝告,在北伐中不听部下的谏言,强行独断地派马谡去守街亭,最后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的北伐也失败,还要挥泪斩马谡。
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经典的典故。而历史上的马谡确实丢失了街亭。马谡的哥哥马良手握兵权,所以刘备不想再让他的弟弟马谡获得重用。所以刘备就给马谡安排了一些文职,不让他在军中任职。不过马谡却热衷于军事,对于文官的那些琐事,丝毫不感兴趣,官也当得漫不经心,而当他谈论军队的时候倒是滔滔不绝。
这样的行为让玄德颇为反感,自己的本职工作干不好就知道空谈,而丞相又跟马谡的关系很好,也不好直接废除马谡,只有在自己快要离世的时候,才提出了不要重用他的警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由于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马谡并未参与作战事务,所以他的理论只存在于纸上,没有机会付于实战。
然后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发动了北伐曹魏战争。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自己则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在所有的工作之中,谁去派谁去镇守街亭,便显得十分重要,有人提出当用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壹等,然而诸葛亮一意孤行,反而用马谡去镇守街亭。街亭虽小,但至关重要,乃汉中咽喉,街亭失守,其军必败,诸葛亮指示马谡在靠山近水处安营扎寨。
然而马谡到达街亭后并无按照诸葛亮的指示在依山傍水的地带安营扎寨,反而跑到高高的街亭山上驻扎,结果导致曹军切断水源斩断粮道,将其围困于街亭山上,纵火烧之,使得大军人心涣散,不战自乱,最终街亭失守。
马谡被孔明任职为先锋,这算是超出他能力的职务,在实际作战上他只是一名新人,失败就变得理所当然。马谡这个人,很有才华,喜欢议论军事,但是仅限于纸上谈兵,并没有什么实战的能力。
而街亭的失守使得战局突变,诸葛亮不得不退回汉中,而诸葛亮回军之后,因为人员损伤过多而悲痛不已,于是便下令将马谡处死。在马谡被推走的那一刻,诸葛亮百感交集,心若刀绞。他十分的痛心,亲自前往为其吊丧,甚至痛哭流涕。由此可见,诸葛亮是真的将马谡当作了知心朋友,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备当时的嘱咐实乃圣明之举。
然而也有人说诸葛亮斩马谡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马谡根本没见到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狱里了。
而马谡在失街亭后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跑去向诸葛亮负荆请罪,而是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均辑捕归案,诸葛亮判处他了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情。
马谡的最终的结局我们也无从考察,但是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劝说,使街亭失守是真。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书,嘴上说的再好听不如实际的去干一件事。人,不能光说不练,不然最后吃亏的终会是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