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国研究院历史有意思
刘备白帝托孤,是帝王心术还是君臣情深?

刘备白帝托孤,是帝王心术还是君臣情深?

作者: 墨者均 | 来源:发表于2020-03-01 14:35 被阅读0次

    刘备兵败夷陵后,退守白帝。临终前,刘备向诸葛亮托孤,将蜀汉江山尽皆交付。期间,刘备更是说出那句经典的话:“君可取而代之。”对此,坊间一直传言不断。有人认为刘备、孔明之间是真正的君臣之情,但也有人认为刘备是在玩弄帝王心术,考验诸葛亮。那么事实究竟如何?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刘备这个人说起。

    对于刘备,我们看看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怎么评价的。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在陈寿看来,刘备是一个宽厚待人,知人善用的明君。而对于托孤一事,陈寿是这样评价的。

    “举国托孤于诸葛亮,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

    “心神无贰”这几个字足以说明他的态度。在陈寿看来,刘备诸葛亮之间是真诚的君臣关系,并没有试探,考验一说。

    但是许多人认为,刘备托孤之时,将李严和诸葛亮同时作为托孤大臣,就是意在用李严来钳制诸葛亮,以免篡位。但在我看来,这也是不成立的。刘备之所以将李严作为顾命大臣之一,其实是在安抚益州派。意在告诉益州派,我还是很看重你们的;同样,在这些大臣的面前说出 “诸葛亮可取而代之”的话,实际上是一种授权的仪式,告诉你们,大权我给了诸葛亮,你们不要有任何想法。

    接着,我们再从蜀汉当时的情况来分析下这个问题。刘备倾国之兵,被陆逊一把大火烧的一干二净。此时的蜀汉国力大损,周围魏国、吴国等强敌环伺,加之刘备新亡,政权不稳。此时的蜀汉,正如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样的一个危局之下,刘备思考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延长蜀汉的国祚,完成毕生的梦想。而在他死后,能替他继续完成理想,匡扶汉室的人选就只有诸葛亮了。所以,刘备根本不关心诸葛亮会不会篡位,他更关心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奔波半生,打下来的这一亩三分地,能否保存下来。

    刘备不同于三国其他诸侯,他出身微末,奔波半生,年近六十才创下基业,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创业之路的艰辛和不易;所以他也比任何人都珍惜自己的功业。在他看来,刘禅平庸,所以在临死前将大事托付于诸葛亮。其实,在刘备死后不久,陪刘备早期创业的人就走的差不多了,只剩下诸葛亮和赵云了。所以,他要把大事寄托于孔明,因为只有孔明掌权,蜀国上下才会勠力同心,北上伐魏,去完成那希望微末的兴汉之梦。

    在孔明死后,大家也看到了。军权和相权分离,姜维北伐屡受桎梏;而蜀汉内部也是人心渐散,不思进取。人心涣散则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邓艾奇袭成都时,刘禅在主力尚未丢失的情况下,选择投降。

    孔明和刘备,是古代君臣关系的典范。刘备作为君,毫无凌人之势,三顾茅庐,以诚相待;孔明作为臣,毫无篡位之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难测的时代,我们猜测孔明的忠诚,怀疑刘备的心思,都是正常的。但我更愿意相信,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这么一对君臣,他们互不猜忌,共同奋斗,只为实现那心中遥不可及的兴汉之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备白帝托孤,是帝王心术还是君臣情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vq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