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美丽
——记印度电影《月亮河》
有人这样说过:在印度,与其做女人,还不如做一头牛比较划算。可以想见,女人在印度的社会地位糟糕到何种程度。最近频频曝出的女性受辱案件,也将所谓的印度教教义推往风口浪尖,而对于我,真正的触动,来自于这部印度电影——《月亮河》。
从前鲜少看印度电影,对宝莱坞极尽奢华之能事堆砌出的华彩篇章甚至有些抵触,但对于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印加裔女导演迪帕·梅塔,自接触她的片子以来,便让我一发不可收拾,内心充满无限景仰。
《月亮河》又名《水》、《祸水》,是迪帕·梅塔的“印度三部曲”之一,以一个寡妇被逼良为娼的悲惨遭遇,讽刺了父权社会表面堂皇下的丑陋,更让印度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印度的民族意识的萌芽结合起来产生共振,不失为一部恢弘的史诗,堪称迪帕·梅塔最为精彩的作品。
影片开始于美丽的月亮河边,月亮河,也就是恒河,根据印度教的传说,恒河之水从湿婆神的头发上泻下,缓缓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因此,恒河被印度人视为圣河。
故事从一个刚刚成为寡妇的8岁女孩楚娅说起。印度的寡妇只有三种选择,一是殉葬,二是嫁给丈夫的弟弟,三是进入一个叫做“寡妇院”的地方,一辈子过着清苦而无望的生活。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由于印度各地可娶幼女的婚俗,有些寡妇甚至只是几岁大的孩子,成为寡妇后会被立即被赶入寡妇院,靠施舍生活,而由于必须剃光头并且穿着特别,总被旁人认为不祥之人而被嫌恶。
根据印度婆罗门教义:“寡妇理应受苦克己守贞至死”,楚娅被剃光头发,带到寡妇院,在那里,她必须对她犯下的罪过进行忏悔,因为她被认为是自己导致了丈夫的死。生活在这里的寡妇,不仅被剥夺了所有财产,还要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能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不能吃甜食和油炸食品,只能靠每天不停地诵经,换取仅能充饥的一小碗米饭,有的年轻寡妇还被迫以神的名义卖身给高等级种姓的权贵们享乐。寡妇们乞讨和卖身得到的报酬,绝大部分被头目夺走,她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存足丧葬费,死后能将自己火化后的骨灰,撒入圣洁的月亮河。悲惨地生活,绝望地等死。死亡,甚至是她们洗涤自身唯一的机会。
小楚娅天真可爱,性格倔强,她厌恶寡妇院里的头目肥婆麦杜马提,经常念叨着妈妈一定会接自己回家,在影片中,她所承载的象征意义非常鲜明,虽然年幼,但她仍代表着一股对虚伪宗教的反抗势力,与麦杜马提和阉人古拉碧所代表的腐朽教义相抗衡。
楚娅在“寡妇院”结识了年轻美貌的卡丽安妮,并见证了卡丽安妮和纳拉扬的爱情,与这个寡妇院众人避而远之的女子成为莫逆之交,偷养小狗,雨中嬉戏,苦中求乐。
故事的女主角——卡丽安妮,一个纯真美丽的年青寡妇,在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英俊青年纳拉杨,一个崇尚真理,立志追随“圣雄”甘地的婆罗门种姓的少爷。纳拉扬不顾母亲的反对,坚决要娶卡丽安妮为妻。卡丽安妮也在爱情的感召下,决意冲破陈腐的宗教与传统束缚,逃出寡妇院。而当得知纳拉扬的父亲竟然是玩弄过自己的婆罗门贵族时,羞耻和屈辱让卡丽安妮拒绝了纳拉扬的爱情。月亮河见证了他们的两情缱绻,却令人不得不绝望。最终,她选择走入月亮河,祈求神圣的河水洗刷她的孽业,用生命为这个残酷的制度殉葬。
故事的男主角纳拉扬,出生自印度上层的种姓阶级婆罗门,家境富裕,英俊潇洒,并接受过良好教育,考取了律师资格。他是甘地式的上层知识分子,在印度社会中,甚至可以称其为拯救者。他和卡丽安妮之间的爱情,在强大的宗教势力面前,没有进行下去的任何希望。
寡妇院里还有一位女性莎肯塔拉,在影片中,她代表了愚昧的民众,虽然对女权现状充满同情,但只能默认接受,更无心改变。她虔诚地信奉着古老的教义,安静而忍耐着面对着自己的命运。讲道的老人告诉她:无论什么时候还都要坚信自己的信仰,她便为这纯粹的信念苟活着,直到卡丽安妮的死亡,才让她对所信奉的产生了疑惑。
影片的结尾耐人寻味:卡丽安妮走投无路投河自尽后,纳拉扬断绝父子关系离家出走,年幼的楚娅仍旧没有逃过厄运,被麦杜马提送去被富人糟蹋,莎肯塔拉抱着昏迷不醒的孩子追上了即将搭乘火车离去的纳拉扬。三人同时踏上了同一趟列车,前往未知的目的地。由于圣雄甘地修改了寡妇不准再嫁的法律,女人的命运似乎有所转机,而火车的不断前进,仿佛也预示着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由和希望。
自此,全片压抑伤感的基调似乎有些停滞,随之而来的,难道真的是希望和变革?然而,圣雄甘地的革命,解放得了法律,却解放不了人们头脑中顽固的愚昧,深受殖民压迫和宗法控制的印度,真的能就此改变吗?导演迪帕·梅塔借影片结尾的字幕,告诉了大家最终的答案:据调查,印度有3400多万的妇女的生存状态与两千多年前的处境相差无几。
这是一个残酷的故事,所谓遵从神的旨意,听从神的召唤,不过是贵族们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寻找到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而由于缺乏基础教育,一代代的愚民只能麻木地接受和顺从,全然无视女性的牺牲和苦痛,千百年来皆是如此,祖宗的教义就是这样,有什么必要去改变呢?
印度的男男女女都拥有深邃的轮廓,片中的演员个个外型出色,演技出众,特别是印波裔的女主演丽莎·雷,将卡丽安妮纯真的美和最终对社会的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无懈可击的演技征服了全世界,电影评论家们盛赞她为“电影里最美丽的女性”,我也深以为然。该片也曾荣获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同时,这个残忍的故事,却有着美妙的布景,独到的视角,摄影剪接极其出色:恒河粼粼的波光、神庙点点的烛火,荷叶上的露珠,晨曦中的河水,无不散发着平和静谧的光芒,悠扬动听的印度古乐贯穿始终,鼓点总在最关键处敲击到你的心上,但画面越是凄美,结局就显得越发残酷,而也只有几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与沉淀,才能造就如此含蓄、隐忍的表达。
看这部《月亮河》,潮水般的伤感自我的胸口漫过,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为了那种无望的美,那种永远无法泯灭的痛。同为女性,我庆幸自己身处同样也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的中国,得到了相对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如果有时间,您也去月亮河边,走走…
喜欢请点赞,转载请私信。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