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长,回首又觉短暂。当女儿还在牙牙学语时,我期盼她快快长大,现在女儿已上三年级,准备迎接十岁的到来,时间好像又过得太快。
她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从前“黏人的小绵羊”变成了“叛逆的哪吒”,我们开始有隔阂,我说的她基本“说不”,以前对她的“提醒” “要求”,现在通通不管用。她嫌我烦,我说她坏,有段时间母女俩开口必吵。
为何成这样?女儿已进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只是我未来得及适应,有点措手不及。
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也教会父母如何做父母,相互相成。
最近看行为心理学,人的行为 受 “ 刺激—反应 ”影响,即使我说再多,也不及女儿撞一次南墙有效。母女俩的相处模式不得不改变,原来“命令式”的语气改为“选择式”或“帮忙式”,尽量以“眼不见为净”来处理,偶尔做个“甩手掌柜”把大难题交易生去沟通,母女关系才渐渐得以恢复。我开始发现,有时女儿嘴上说不做,实际上默默去做,只是嘴硬或者想先反驳一下,需要给她一点时间。
孩子终究是孩子,到了晚上依然怕黑。女儿古灵精鬼,不按理出牌,停不下来,这一系列跟以往一样,只是学会了“安静”。这份“安静”与成长有关,与手机亦有关,开始做“低头族”,小红书是日常“必修课”,成了第一个人生价值指导,不论对错。因而,她有点早熟,这个年龄该知道的事情都不知道,未该知道的事情早已知道。没营养的小视频刷多了,对待事情无逻辑可言。在网络泛滥的年代,父母百般无奈,不看手机孩子难以融入群体,除了控制孩子看手机的时间外,就是多带孩子到户外游玩。一旦手机代替了玩乐,童年的快乐便悄然远去。
女儿在家“反叛”,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学校“混”得不错,她是老师们的“小助理”,与几位科任老师关系很好,学校很多活动她都“参一脚”,成绩尚可,按这个势态保持下去挺好的。
女儿会惦记我,有好吃的留给我,就如我有好吃的留给她一样,即使在关系很紧张的时期。亲子关系很微妙,无论说了什么,血浓于水永远不变,我永远是她母亲,她永远是我女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