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没事的时候,粗略的看了下职场真人秀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其中有一段嘉宾的讨论让我印象很深刻。
谈到“如果只有三条信息写进简历,会写哪三条”,这个问题细细想来,令人深省。
在实际求职中,容易出现两种极端。
刚毕业的应届生,简历上不知道写什么,显得很空洞。
毕业三五年以上的职场人,简历能写好几页,恨不得把所有工作的细枝末节都展现出来,这样重点又不突出。
针对“如果只有三条信息写进简历,你会写哪三条?”这个问题,节目中的嘉宾撒贝宁是这样回答的。
(1)11-13岁期间,和妹妹一起连续四年在妹妹生日那天给父母表演节目(15个节目,妹妹1个,自己14个);
(2)在大学演了一部电视剧;
(3)作为校合唱团团长带领合唱团拿了第一名。
一谈起撒贝宁,作为央视知名主持人,正常肯定会回答自己在主持方面的成就,当然,他之所以没有说主持的经历,也可能是因为他把自己代入了应届生的角色。
但可以看出,他是用过往的重要经历来论证他的节目编导能力、舞台表现力以及领导统筹能力。
接着是徐律师作答,徐律师是从职场人的角度回答的。
(1)上海公诉条线评比第一名;
(2)指导办理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职务犯罪案件;
(3)组织统筹华东区公诉人律师辩论赛。
如果说第一条突出的是她作为律师的业务专业能力,那么后两条则更偏向于法律指导能力以及统筹领导能力。
尽管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成就足以让他们随随便便说出三条,但他们的回答却并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范围,而是指向自己不同的能力,把针对这个职业角色所具备的能力清晰的展现出来。
这给了我们提了一个醒,简历撰写和面试表达的重点,唯一且有效的技巧就是从能力角度出发。
过于堆砌经历,并不能一针见血的证明自己的能力,只能说明你曾经经历过而已。
三节课联合创始人,《运营之光》作者黄有璨在某场直播中,针对“产品经理”面试时也谈到这个话题。
你来面试我们的某个岗位,那么你应该清楚这个岗位最需要什么能力,然后围绕这些能力去展开讲为啥自己很适合这个岗位;或者用另外一种逻辑来表达,把你过去最擅长的,最牛逼的事是什么?讲出来,而不是平均的讲了 3 个差不多的成绩;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应该简洁清晰的把业务讲清楚,而不该限于细节里。
很多人在写简历和面试时,缺乏用户思维,面试其实本质是一场自我销售,你的表达理所应当围绕着对方想听的来,你面什么岗位,为什么合适,这就是最简单的匹配。
思考这个岗位最重要的几项关键能力是什么?
接着,应该用最简洁最有力的经历呈现出你拥有这些能力,针对经历部分,直接回答结论和关键策略,不要长篇大论。
借助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视角拉长一些去思考,过去的工作经历为现在的工作机会做铺垫,那么当下的我们,是不是每年都要总结下,如果未来选择另一份职业或者在本职业上继续晋升,新机会对应的能力项,你是否有经历来支撑和证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