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村拾贝
整本书共读,为童心播下美好的种子(一)

整本书共读,为童心播下美好的种子(一)

作者: 东天雨 | 来源:发表于2021-12-05 23:19 被阅读0次

    与"整本书共读"结缘始于四年前的冬天。偶然从微信公众号上发现了一个叫"班班有读"的儿童阅读活动,第1期正在报名,仔细一"研究",有些动心了。因为这个活动从头到尾都有名师团队指导、提供方法支持,正好解决了我一直试图做班级阅读,却因不懂怎么做而没做出名堂的困扰。可惜寒假刚刚开启,只好等春季开学再说。

    春季学期开始,刚好迎上第2期报名。因为共读的书要学生自己买,所以我征求了学生和家长意见,除了1名家长不愿让孩子参与,其余都表示同意。那位家长不同意的孩子我给买了书。那一期要读的书有两本,一本是《金属国的小王子》,另一本是《45号的怪邻居》,有统一的开班仪式,名师中途促进课,阅读交流卡,共读指导课教案、PPT等,带班老师只需要按部就班下载使用。组织方规定的共读时间为28天,我了解自己学生的阅读水平远远跟不上这个节奏,重新制定了一份"共读计划",打算让孩子们每月读一本,花两个月读完。参加完视频开班仪式,共读正式开始了。我每天按"进度"布置"共读"任务,第二天查看学生读书过程中做的"大花脸"——用各色笔做的圈、点、批注,据此掌握阅读情况。几天下来,一半孩子在踏踏实实读,一半要么没怎么读,要么敷衍地读。为了让所有学生读起来,我不得不格外想办法吸引他们。下午尽量少布置或者不布置家庭作业,为孩子们读书留出足够时间;开劈出课前3—5分钟用来聊前一天读的书,每次随意点一组,点到的组人人都得说一点儿;隔三差五依据做"大花脸"的用心程度在书的扉页盖印章,"共读"结束时盖印章最多的10个孩子将被评为"阅读之星"。如此一来,不读的孩子没有了,不认真读的却大有人在。我又从"大花脸"上下功夫,午自习常常挑出做得好的"大花脸"全班交流、学习——做好"大花脸"的前提是扎扎实实读书。受身边同龄人的影响,"共读"进行得越来越顺利。

    两个月读完两本书,本来没什么了不起,但在坚持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阅读习惯,这才是最可贵的东西。几天后,"班班有读"的"阅读之星"奖励证书到了,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

    这轮共读下来,我也基本掌握了开展整本书共读的方法和技巧,我决定把它当成班本课程做下去。

    长期"共读",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书的问题。我们是农村学校,从家庭经济到家长认识都不能跟城里相比,无论如何必须取得家长支持,才能保证每个孩子有源源不断的书可读。正好赶上中期家长会,会上我苦口婆心对家长讲述阅读的种种好处,告诉他们爸爸少抽一包烟就能给孩子买一本书,妈妈少用一盒化妆品就能给孩子买几本书,买书是对孩子最廉价却最有收益的投资。

    书的问题解决了,我对家长们充满了感激,这件事非做好不可,一定要让每一本书发挥最大效益,为孩们输送更多精神养份。

    通过前两个月的"共读",学生基本对读书有了兴趣,"大花脸"也培养了孩子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可是要长期"共读"下去,还得不断探索新的引导、回应方式,让孩子们始终对"共读"充满热情,直到有一天阅读的种子在它们心里扎了根,成为生命的需要。每共读一本书,我都得先于孩子们阅读,这样才便于"导读"、促进交流、制作阅读记录卡。阅读记录卡的制作因书的内容、特点而定,有的一本书只用一份记录卡,有的书则需要好几份。比如《夏洛的网》,根据交流的需要,我做了4份阅读卡,每张卡上的话题都是依据这一段所读内容从不同角度设计的,可以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深入思考。学生没有形成稳定的阅读习惯之前,老师必须经常做出回应,让孩子意识到老师一直在关注他的阅读,这样他才会持续去读书。我回应学生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朗读,课前随意点名到讲台上读自己喜欢的片段,每天在班级微信群朗读不少于5分钟;二是交流分享,分课堂交流和课后线上交流。

    最初的交流分享是在课堂上进行。不久,就发现一个弊端:交流不充分。一节课只有40分钟,平均每个人一分钟不到,好多孩子没有交流的机会。加上优等生霸占话语权,后进生更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照此下去,"全班共读"可就成了"部分人读"。我想到了在微信群线上交流,时间定为每周六晚上8:00——9:00(这个时段一般家长都在家,孩子才有手机可用,同时能在家长眼皮子底下使用)。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整本书共读,为童心播下美好的种子(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ub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