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咨询顾问高杉尚孝在其《麦肯锡情绪管理课》书中,提供了实用且简单的方法,只要养成正向思考,就能告别职场焦虑。

麦肯锡作为商业咨询界的大牛,其顾问写出关于情绪管理的书,让我颇为好奇,原来崇尚逻辑和理性的咨询顾问写出来的书,真的很不同,让人心悦诚服又可以马上为己所用。
全书主要观点是,只要放弃“必须型”思维,烦恼就能少很多。
我必须完成上司交办的任务
我绝不能失败
我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拿出成果
我必须满足周围人的期待
为佐证其观点,试举书中一例:被上司当众骂
1.
上司当着其他同事的面,不耐烦地对中村说,你写的报告书里出现了简单的计算错误,而且竟然有两处......拜你所赐,我可是在公司领导面前把脸丢尽了。今天之内把错误改好了拿给我!你又不是新员工,开什么玩笑......。
上司离开后,中村深受打击,对自己竟然犯这样的错误而十分生气,对上司当众训斥自己也很恼怒。
作者指出了中村的思维错误——“必须型”思维错误,作为一个老手,不应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所以中村才非常自责,认为自己又蠢又笨,不可救药。
这种愤怒的源头是“像我这样专业的人士绝对不能犯低级错误,如果犯了,就是大笨蛋”,就是从自己必须是完美的“必须”型思维方式派生出来的。
由于愤怒,中村对上司也有了负面的想法。这也是源于,“上司不该当着大家的面斥责部下”的必须型思维。一旦上司那样做了,就等于上司做了绝对不该做的事,就成了你的巨大“愤怒”的对象。甚至中村可能采取严重的负面行动,给上司贴上不称职的标签,说不定还会到处说上司的坏话。
高杉尚孝认为,中村应该接受“不完美的个人是存在的”,包括自己和上司。
2.
正确的做法是:
抛弃“愤怒”,选择“不快”,因为“愤怒”是坏的负面情绪,而“不快”则是好的负面情绪,愤怒是容易引发负面行为的情绪,而“不快”是可以让人选择有利于改善局面的协商和折中等正面行动的原动力。
把自己和上司都不犯错误,作为一种希望和向往好了——不犯错误最好。未能做到固然令人不快,但不会产生难以解决的矛盾。
另外,认为“最好能”却尽最大努力的情况也经常可能发生。那种认为报有最好能想法者不会非常努力的观点未必是正确的。
3.
我认为,“必须型”思维是职场人士最大焦虑的来源。比如,没有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非常自责,给自己贴上了“无能”的标签。被上司当众骂了后,非常恼怒,冲动之下,想马上辞职走人的念头也曾有过。
慢慢熬成老手后,才更能理解上司的难处和压力。其实,上司没有义务要照顾员工 的自尊,要求上司随时和颜悦色是一种奢望,都是人,总会有情绪的。
虽说有些工作,上司要求必须完成,给了你巨大压力,尽力去做好了,不用担心万一没有完成怎么办。只要你用心了,上司是能够体会到了,最后的结果有些不是个人能够控制的。真做不到,换其他人也多半做不到,也不至于就让你走人了。
“最好型”思维听起来不怎么给力,似乎不如所谓的“结果导向”,但能有效减轻职场人的焦虑,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去做事、做人,效率更高,也更快乐。
告别“必须型”思维,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
世事我曾抗争,成本不必在我!
大道至简,过于简单的道理却很难让人真正理解,我们总是不经意间会犯这样的错误。
一本书能让人发自内心地认同一个道理,它就是一本好书!
顺带一提,高杉尚孝写的《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也是一本好书,对于如何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很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