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战失败,我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从没考虑过考研会失败,虽然出考场心里已有判断,但仍抱着一丝侥幸,直到只差三分的成绩出来给了自己当头一棒。
然后开始颓废、迷茫,只在体制内实习过,对市场化机构完全不了解,法考又没过,不知道前路在哪里。认为考不上研自己这辈子就完蛋了,再不会有希望。于是开始无止境的反刍,想到自己上半年在校外租房荒废了学习,想到自己贪恋温暖暑假非要回家,想到自己放弃支教保研机会多出来的纠结和懊悔,想到自己因目标过高、压力过大带来的心态的全面崩盘。埋怨自己,埋怨家人,埋怨男朋友。把自己和周围人都折磨的不成人形,心力交瘁。从小到大都被夸聪明、漂亮、机灵、有想法,高考的巨大成功和大学的一帆风顺更是让我沾沾自喜,轻轻松松拿奖学金,轻轻松松拿优秀毕业生,期末突击成绩也还看得过去,可我没想到自己的骄傲有一天会成为击碎自己的利刃,将自己狠狠推下深渊。
挣扎着找工作,被劝着二战,和朋友谈心,请教老师,请教师兄师姐,在规劝以及自己的畏难情绪下考了本校,力求最大限度兼顾法考。
也会在想当初为什么考人大呢?人大在北京,地理位置好,又是综合类985,有央选定选资格,恰好又有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能为就业提供巨大裨益。考人大便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没去做真题,也没去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更未曾了解本校之前考研人大的情况。就早早为自己定下这样的目标,阻绝了外界一切新信息的传入。
在和家人的一番争执之下选择回家备考本校。每天浑浑噩噩,做了许多无用功,梳理考本校的好处,梳理和朋友老师师兄师姐的对话,反思了去年失败的原因。选择本校其实还是不甘心的,但又失去了再向上一步冲的勇气,加之有一部分学术理想,于是选择了本校。但还是不甘心,不甘心在熟悉的地方再待三年,不甘心没能去更大平台看更广阔的世界。上考场那一刻就后悔了,但还是按住自己好好答完了卷子,把自己能答的能写的都写上了。我只能说自己尽力了。
去年备考最大的问题就是专注梳理而忽略了背诵,过于纠缠细枝末节,而恰恰文科类考试最注重的就是背诵。但最后顶着难受亡羊补牢,也不知道补回来多少。
考完研准备考公,多手准备,又学不进去,法考也延期到23年3月,完全没办法逼自己高度紧张,每天都在无谓的精神内耗,焦虑考不上该怎么办。一会考上了不想去上,一会又没考上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路很清晰,我不想转行,想在法律行业深耕,我想掌握一技之长,用所学解决他人问题,也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价值。那么我必须要拿到法考这张入场券,研究生学历也是要有的,这次拿不到就等工作之后读非全抑或出国。35岁之前拿到学历就算成功。
倘若有幸考上,则认真规划三年时光,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听多看,打开自己。倘若不能,则专心在律所实习,专研业务,律师证到手再考虑读研抑或考公抑或转行。
在等成绩这一阶段目标很明确:复习法考知识点,熟悉考公知识点(学完申论、资料和判断推理就算成功!!)
其实迷茫主要来自于能力不足,没有一技之长,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知。但谁能一上来就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呢?先干起来再说,我是需要意义和热爱活着的人。
最近看了很多人的文章:连叔、奶爸、幽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最终还是要靠实践。连叔理想主义,幽哥现实野路子,私以为奶爸的理想现实主义更贴近自己。
如果说这两年最大的经验教训是什么,那就是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时时刻刻打开自己,接收新信息,改变旧观念。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当时没有固执的决定考人大,而是努力拉高绩点,考研保研两手抓,结局或许要比现在好的多。切记,不放过机会,打开自己。
二战是一段很奇妙的经历,它让我思考了很多之前完全不会思考的问题,让我更接地气的活着,这是好事。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很难再有这样不必承担生存压力深刻反省自己的机会,也很难有如此长时间和家人共处的机会,更难有锻炼自己应对同辈压力的机会。
soso我给负面情绪起了个名字叫约翰,给胡思乱想起了个名字叫比尔,拥抱约翰,然后叫他滚开,杀死比尔。真切的活在当下。考不考上研都要健康,都要开心,都要努力把生活过得更好。
其实考本校最大的纠结就是地域嘛,纠结北京和武汉的就业,但是这个劣势也不是不能弥补吧,毕竟武汉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奔赴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