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啡未冷前
![](https://img.haomeiwen.com/i5929880/44ef0aaeab96de1c.png)
今天是在写作打卡训练营的18天了,因为当初的偶然进入的打卡训练营,开营前的基础期为35天,慢慢的写下来感觉到15天,觉得有点心有余力力不足的感觉,内心十分的纠结,总是想着已开头,就得好好的结尾,不希望“虎头蛇尾”。
18天粗略统计下来约有28414字了,虽然只有18篇而已,每天在写作群能收到很多的写作题目,可以更多的为写作的内容选择,突然想到了是小学写到高中的命题作文,自从来了简书,也在学着不断的写作适应的文章,平台内有很多大咖值得学习。
今年4月才知道平台,最早都在新浪博客更新,大学初期,新浪博客的初运营,也是早期的使用者,后来由于婚姻而不在日更,现在进入训练营,也开始接受日更的考验,文章的输出需要一定的基础,现在慢慢的感受到日更的不易。
首次文章被推入首页
在写作开营的第一天,也很兴奋,头次参与集体性质的写作打卡,恐怕是毕业来的第一次写作上的集训。
每次认真的写完稿,投稿到首页投稿的一次次被拒,有些心酸,慢慢的在平台上看着其他人的文章也是一种吸收,前期也听了一些关于新媒体写作课的分享,还处在慢慢摸索阶段。
首次的《一生中的三本书》,也是受启发开始写的,百度才知道是今年浙江省的考题,首次被推上首页还是蛮兴奋的,至少能有更多人能看到。
“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的确,码字需要认真和冷静处理的一件事,马虎起来就文章变成了干巴巴的流水账了,虽然还在写爆文的路途上努力,需要是不断是吸收他人的经验。
在写作打卡营的心得
每天在群里都能收到来自各方的写作链接,其实每天都被写作都花上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其实小学开始,班主任时常提示,要写些日记,记录下每天的日常,小学记录日记成为在日常不过的一件事了,越往后记日记却被慢慢的忽略,乃至忘记,根据艾宾浩斯远离,记忆力在随后的几小时是不断的下降的,感觉日更也有类似之处,只不过是通过写自媒体的文章有个更好的提升。
当初进入简书首页,最热门的专题:散文、谈写作、手账圈、社会热点、简书电影等等专题,慢慢的让自己适应写各种主题的内容,往往想到的是,怕是不写,就怕各种风格的文章写不来,画画也是,从一种风格来回切换,需要的是不断的挑战和创新。
写作和阅读也是密不可分的事情,每天从其他书内吸收他人的能量源,按毛姆的话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可以从好的书中间达到共鸣。
写作群的相互鼓励
相互鼓励是一种能量,看着群里每天打卡的人数在减少,坚持成为了一种必经之路。
当初参加写作打卡训练营的初衷是想逼自己一把,由于长期的不写作,似乎都变得不会写作了,有时候不逼自己一把,这么知道自己行不行,脑子里不断给自己暗示,由于写作似乎变得更加安静的去思考,去好好看一本书,虽然阅读的速度有些慢了点,但还是在好好的阅读。
小小的写作圈,成为彼此传递和分享的小圈子,不管多累,许多人都坚持打完卡,写作到一定的阶段,似乎有停不下来的感觉,其实也是传递正能量。
知识的输出
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阅读,才能达到更好的状态。
需要写出专业的文章,还需要靠阅读的总结达到提升,写作是一个持久的事情,需要在写作和阅读中不断的提升。
自从开始写作,似乎变得更为自律,也希望在写作的路上有所提升。
群里也会有写作遇到困惑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共同点:
1.写到一半,似乎写不下去,素材了解的有限,在写作群写作是每天日更打卡的状态,有时候阅读的速度不一定能跟得上写作的速度;
2.在摸索写作阶段,曾经也听过一些新媒体的分享课,缺乏深度的思考和角度,标题的修改成为致命伤,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3.在文章输出的阶段,倒逼自己一把的过程,需要逼迫自己不断的去充电学习;
4.写文章也是毅力活,世上无难事,只怕没毅力和恒心,就怕半途而废;
5.写作也是思考的过程,在简书的平台也学习了很多。
每个人都是怀揣着写作梦来到平台,写作和阅读都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THE END -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