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买了个手机,因为前几天家人“当着旧手机的面儿”说它旧了,它一生气就用不了WiFi了。虽然不是ChatGPT,但想必它是听懂了。所以说……万物有灵,谨言慎行。
看到患抑郁症的朋友在朋友圈儿里发文字,表示因为歌手李玟抑郁症离世的新闻难受。我赶忙打了电话过去,跟她说她们的经历完全不同,千万不要“移情”,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屏蔽这些负面消息……五羟色胺和多巴胺才是现在最需要的。然后就安静的听她倾诉。然而她说她并不想多聊什么,因为觉得对一切都打不起精神。很想她好起来,也清楚这个过程的艰难。最后跟她说,虽然难,但一定得坚持迈过去啊,迈过去就会慢慢好起来了。她说她会的。
偶然看到最新的韩剧《今生也请多指教》,有点儿像最近的日剧《重启人生》。发觉在被迫停滞的三年里,一切都变了,每个人都想了很多。
学书法,从头儿学,直到感受到与笔融为一体……外柔内刚,能屈能伸,灵活应对……这字和人,就不一样了。等再有了精气神,就更不一样了。但其实,得先悟到这些,才能写,写了之后,悟得才更深。所以成年人学习是很有优势的,千万不要相信“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能力一定会变差”的传言。或许人世真有“轮回”,但我们中的绝大部分,是记不得“前世”的智慧的,若是再没有前几代人在今生的加持,前半生用来“踩坑”其实是不可避免的事……而这“前半生”,就是我们积累的过程,是“后半生”的起点,可以将它当作“前世”或“涅槃重生”的前奏,可不能在“后半生”放弃啊。得坚持走想走的路啊,否则,那些“坑”就白踩了。
自己直起来的腰,是很难弯的。从小可直可弯的腰,是随时可直可弯的。儿时树立起来的自信,是极重要的,而后天学的,除非“涅槃”,是很难企及的。当然,一旦达成,是要超过前者的。就像农民起义得江山,与二代坐江山,对于道德的要求是不同的,虽然同为权力,行为相似,但终究不同。
极有渊源的悲观,和莫名其妙的乐观,结合起来;灵魂的高远,和肉体的沉浸,结合起来……悲欣交集的,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有的,寂寞和狂欢,便是人生。
忽然想,我是积累了好几世的基因才来到这里的。所以其实,每个活着的人都在“轮回”,从个体角度而言,放弃生育便是放弃肉体的“轮回”,“重启”自己的人生便是“涅槃重生”。那此刻,只要在“下半生”成为想成为的自己,就是实现了“肉体不入轮回,涅槃重生”的愿望了啊……这么一想,“涅槃重生”前的我的愿望是“肉体不入轮回”,但“重生”后的我,是否会想入“轮回”呢?毕竟这两个“我”,已经并不是同一个“我”了。但此刻的我还没有彻底“重生”,不太肯定。如果想,那是不是等于赚到了呢?我的后代的基因里,是否能再见到我那“富四代”的姥姥呢,真的很想见到她;还有小时候的爸爸,真有点儿像玄彬呢;还有最初的那个我,若不加引导,她会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恍然大悟,原来“轮回”“涅槃”的出处,也是人世,就像“天堂”“地狱”的出处一样……“看到”这件事,真的很主观,很神奇,是“不完备”的,是如“太极”一般的,随机事件。只有当“偶然”成为“必然”时,一切才成为“必然”,而“因果”当然是“因果”,只是有无数“偶然”渗透其间罢了。好玄啊,所以“物理”最后才成了“神学”吗?或许是的。就像,灵魂依托肉体,肉体依托灵魂,相辅相成,于宏观与微观之间,无法百分百说清,又像,地球的形成一般,只能解释,无法复制。
所以其实每件事都是概率问题,概率高或低,没有绝对。并且多少有些“自证预言”的味道。健康,生活,亲情,友情,爱情,婚姻,孩子……都是。既然知道了这些,也就没什么可执著的了,看清了,放下了,顺其自然就很好。
灵魂变了,让肉体也变,再回头跟灵魂融为一体,自在,无我,“看见”,再重新“看见”,再来去自如。哪一步都不能少,无论多难,都得跨过去,如果想逃避,就尽情的逃,等不想逃了再回来,或是如果实在想放弃,放弃也不是不可以。但还是,努力“跨过去”,去“涅槃”吧……去“轮回”吧。对于此刻的肉体,无论如何都别轻易放弃,毕竟它跟了自己这么久了,就当多陪陪它也好。
越自卑,越掩饰,越执着,灵魂和肉体越不同步。等自信了,就自由了,就放下了,灵魂和肉体就可以同步了。无论是灵魂迁就肉体,还是肉体迁就灵魂。教小朋友,最重要的就是让他健康,让他成为他自己,让他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最终让他自信。当然,也要找准定位,也要因材施教。但只要有了自信,无论他是否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都已经拥有了幸福的能力……这已经很足够了。想想若是自己可以“重生”,可以“轮回”,最想要的是什么,就给孩子什么吧。……这么看,其实个体“重生”后再进入“轮回”是件好事,毕竟,一个人只有自己通透了,才更有可能把这些智慧通过基因和教育,传给后代啊。
又恍然大悟,或许是人们无法解释人和人智商的巨大差距,才想到“轮回”,毕竟有些几岁的孩子,会比另一些几十岁的人,智慧得多。但,这个差别,还是从物种的角度更容易解释吧……就像每只狗狗也都是狗狗,但苏牧和二哈的灵魂,当真是天壤之别。
又恍然大悟,“轮回”绝大部分只能随身携带着智慧,并且会历经环境剧变,所以才说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代际传承”的财富并不全然可控,甚至有时都不知会传给谁。“智慧创造财富”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看是真的。若真有智慧,“转化”只是早晚的事……有些转化成物质财富,有些转化成精神财富,二者必占其一,或兼而有之吧。
又恍然大悟,多学习,多经历,多体验,就等于是“轮回”了一次又一次啊。读书,演戏,也是如此。无论“轮回”,还是“涅槃”,其实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不是吗?“轮回”是无数时间知识经验或无数代的积累,“涅槃”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大爆炸”,新的“奇点”之后,再重新开始新的积累,新的“轮回”(智慧和生育,或二者之一)。虽然时间有早晚,但一直朝着那个方向走,总能走到的。或许有一天,我读了两年书回来时,重新瘦回170cm,58kg,并且感到自在,自由,无我,幸福……也是很有可能的,晚一些当然也是无所谓的。毕竟“未来”是靠自己走过去的。
觉得韩剧很有趣,它甚至会根据演员们的演绎经历,帮他们选戏,写戏……就像总结了演员们的“轮回”。看到这些时,便会觉得剧组很用心。“用心”是多好的事啊,用灵魂去爱人,去做事的话,每件事都会做得很好的啊。从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去理解他,爱他,或是制造一个个如奇迹般的巧合去帮助他,是多么美好的事啊。而对自己而言,将自己一切的“轮回”(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做过的事,思考过的人生,遇到过的人,受过的伤,计划的事……),梳理清楚,再由此出发,走“涅槃”后,“奇点”后的路,不也是很用心的爱自己的方式吗?多美好啊……这么美好的事,该坚持走下去啊。
那我的“重生”,使命是什么呢?把之前“轮回”中的思维方式和记忆都记录下来吗?唯有文艺可以对抗权力,可以唤醒灵魂,这样很好。做个安欣的作家,用心渡己,渡人,是多好的事啊。而未来“重生”的我,也不想再让灵魂去迁就肉体了,它们该相互配合,进入“无我”的“自在”境界才是……跟着心走吧,怎么舒服怎么走,“奇点”之后,肉体不入“轮回”也好,继续“轮回”也好,只让智慧继续“轮回”也好。总之,活在当下就好。
随机和用心的“轮回”与“重生”,都是因果,也都是偶然,都是选择,也都是身不由己。要顺其自然,要跟着心走,不要执着,不要逃避。
每个人“想象”和“看到”的“世界”都截然不同,因此,也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去面对它,作出截然不同的事情。对于同一个个体,若是“想象”和“看到”的一致,就会觉得舒服,若不一致,“看到”的更好,也会舒服……但若是“想象”得更好,则会抑郁,焦虑等等。进一步看,若是一生所处环境刚好是上行,则过得好的概率更高。
我的人生,上几代的“基因轮回”都来自上层中层,这一代太多的“学习和经历轮回”又都来自文学艺术,当然也有很多来自现实……所以即便“重生”,也是在此基础上的。而未来的新的“轮回”,也是由此开启的。所以其实,我一直是想入“轮回”的,无论今生,还是来世。无论奇点前,还是奇点后。肉体是不会入轮回的,只有灵魂会。我是希望自己在今世,灵魂和肉体可以“重生”,继续后半生的“轮回”,体验更多,之后新的灵魂可以进入来世的“轮回”,后代的肉体也可以进入来世的“轮回”……只是这三种“轮回”,我都希望它们是我想要的,当然,也是顺其自然的。
不知不觉,想了很多。真正放松的身,心,真的更容易“看清”很多东西。而思考和实践,缺一不可。
明天要开始学游泳了,其实准确的说是学“换气”,以及将一系列动作更好的协调起来,最终游起来。提起运动,也学过很多:运动会也参加,半马也跑过,定向越野也跑过,网球也打,台球、乒乓球、篮球也打,瑜伽也练,骑马、高尔夫、滑雪也会尝试……上天入地,想到就会去做。学习是多好的事啊,每学到新的东西,知识结构就会产生新的排列组合,也不拘是身体上的技能,还是精神上的充实。日复一日,不停下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