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楚国又起势有了大动作,楚庄王很好斗啊!
楚庄王又围功宋国,宋国派乐婴齐向晋国紧急告难。晋候(晋景公)欲出兵援救。晋大夫伯宗说:不可出兵,古人云:‘虽鞭子长,也打不到马的腹部。’
楚国今得上天庇护,国势正旺,不能此时与之争斗。我晋国虽然强大,也不能违背天意吧?谚语说‘心里要有杆秤懂得掂量事物的轻重缓急。’
河流湖泊里容存有污泥浊水,深山老林中隐藏着有猛兽毒虫,美玉也会有瑕疵,国君也得忍辱含垢,这是上天的常道。晋公还是暂且等待吧!”于是,晋景公暂停了出兵救宋的行动。
晋景公派晋大夫解扬出使宋国,让宋国不要投降楚国,曰:”晋公以派兵出发,快要到达了。解扬过郑时,被郑人抓获献给了楚庄王。楚庄王用重金贿赂他,让他传相反的信息于宋。解扬不答应,经再三威逼利诱刚才应许。
解扬登上楼车,呼唤城楼上的宋兵士,将晋候旨意的传达于宋人:宋公不可投降,坚守城池,晋国援军已发,不久将至。
楚庄王闻之大怒欲杀之,派人问解扬:”你既然答应了楚王的事情,为什么返回呢?不是楚王无信,而是你自己不讲信誉,那你就赶快受刑吧!”
解扬对曰:臣听说,国君发号命令是为义,臣子执行其令为之信,用信用来执行道义事情才能圆满成功。谋事要有益于我方,这样才能保全国家社稷,才是民众的国君。
命令没有两个相反的,信用无法执行二命。楚王你贿赂臣下,不知信无二命的道理。我承受晋军命令而出行,就是死了也不能弃之,又怎么会因受贿赂而改变?我答应楚王你,是要借机完成我的使命啊!
死而能完成使命,这是臣下我的福气。君王有守信的臣下,臣下完成使命而死,还有什么可求的?”楚王闻之,赦免了解扬,放他回去。
心得:1.成语【鞭长莫及】
2.中国古人讲话太绕了,大臣们都是逻辑高手,语言专家,把人绕晕是本事。
3.此篇中”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为之利。”——【义】【信】【利】意义深远。
4.晋公暂缓发兵,却让解扬去传不实之命,解扬以性命卫不实之命,且曰为信,为卫国之利,民之君,国之社稷。是不是有点魔幻,真假难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