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投资理财读书婚姻育儿
如何用数学来证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如何用数学来证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 蛋壳小花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9-18 23:23 被阅读94次


1、多样性团队优势

当我们在一个行业呆久了以后,就容易被自己的视野所局限。

因为你接触的人有着相似的圈子,差不多的视野,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也会用差不多的思考方式处理问题。

这时候,不同行业人的新视角,反而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路。

正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那么是不是外在的视角越多,就越有可能解决问题呢?没错,这就是多样性团队的优势。

为什么拯救世界的团队往往什么行业都有?因为一个多样性的团队才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最佳选择。

头脑风暴的神奇作用,也是同样的道理,往往那些经典的创意都来源一不同视角的碰撞。

密西根大学政治学教授斯科特·佩奇在他的新书《多样性红利》里给多样性定义了两个好处:一、解决问题。二、做预测。

解决越复杂的问题,预测越复杂的事物,多样性的团队就越准确。

比如老师拿来一个透明的罐子,里面有一瓶糖豆,然后让每个学生估计一个数字,有人说的多,有人说的少,但是当你统计平均的时候,你会发现和真实的数据非常的接近。

当然一群数学白痴,就算在多样性,也无法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所以团队能力=多样性+个人平均能力。

而且,多样性的重要性要大于能力。

这时候很多人就会脑洞奇开,咱们中国足球这么烂,是否可以让一个大的群体来指挥队员,从而提高教练员水平呢?

这事儿真有人干过,2006年美国棒球小联盟的一只队伍,就让球迷投票决定球员的出场顺序和战术,但是,结果惨败。

因为球迷并不了解每个球员,而且绝大多数球迷其实并不是真的懂球。

所以,佩奇又总结出了多样性团队的四个条件。

第一,多样性团队面对的问题必须足够难,要是一个人能解决,那么多样性没意义

第二,群体中的每个人必须有一定能力,瞎来的球迷肯定不行,但是一群象棋爱好者就可以集合对抗象棋冠军

第三,群体里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价值,有和别人不愿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群体的规模要足够大,否则两三个人碰撞不出数量级,自然也碰不出优秀的解决方法

2、多样性的本质

问题的难度,群体成员的实力和规模其实都是次要的,真正的多样性的本质依然在第三条,也就是每个人有不同的视角。

当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

比如同样是一头大象,四个盲人各自摸,你摸到的是扇子,你摸到的是柱子,你摸到的是墙壁,你摸到的是大牙齿,各自的观点自然不一样,但是组合到了一起就能接近真相。

但是这其实还远远不够,因为四个人都是盲人,他们都是用触觉来感受,视角依然是单一的。

视角的不同,关键在于这个人视角的背后,要有特殊的模式,或者说思维框架。

比如盲人是单一的视角,如果团队里出现一个胆小但是视力正常的人,那么他就可以用视觉的新视角一下子就看清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要解决的问题是大象今天吃了什么,那么也许还需要一个胆子大而且鼻子足够灵敏的人去闻一闻。

如果想要知道大象的样子,可以用视力去看,如果想要知道大象皮肤的硬度,就需要用触觉,如果想要知道大象吃了什么就得用鼻子。

任何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实都有一个能让答案一目了然的视角。

在大象的例子里,非常的简单,但是在真实的问题里,那个视角不一定团队里面一个人就拥有的。

很多侦探电视剧里,往往千难万难的线索绕城一团,偏偏路人随意的一句话,就能让你案情突然清晰起来,就是因为一个新的视角,点出了这个复杂案情的真相。

最近得到开了大学课程,48个不同职业人的思维方式,其实背后就是不同的视角。

猎人的日常如何思考?医生的日常如何思考?投资者呢?大学教授呢?特种部队的队长呢?

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视角,这个视角的背后就有一个不同的思维框架,当你更换一下你的思维框架以后,你会发现那些困扰你的问题,豁然开朗。

3、三人行,必有我师

每一个不同的职业背后,都有一整套解决问题的工具箱,这些工具箱里面是各种技能,或者思维方式。

当我们长期在一个职业里面浸淫的时候,某些常用工具就会被固化,甚至局限我们的创新能力。

当你习惯用锤子这个工具的时候,不管什么问题都喜欢去锤一下。

一个人的工具箱往往是有限的,而人一多,工具箱里面可用的技能就多了,两两组合,三三组合,四四组合的方式就多了,那么解决问题的思路自然清晰了。

所以,每一个人的工具箱都是有其特殊的作用的。

那么问题来了,每个人手里的工具箱里面量有多少?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如何?当你遇见一个陌生人的时候,有没有可能从他身上学习到新的工具技能呢?

也就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何证明呢?佩奇还真的用数学证明了这句话。

他首先假设人类面对复杂社会所有的技能有52个(一副扑克牌,当然远远不止)。然后两个学生一个人会20个工具,一个人会15个。

这时候掌握15个的那个人是否值得学习的关键,就是掌握20个的那个人,是否能够覆盖掉掌握15个工具的人?

佩奇假设了三种情况:

首先,假设所有技能是独立的,比如会计记账法,广告设计和作曲等,你想学就可以直接学,不用必须学会第一项,才能去第二项。

这种情况下,20个完全覆盖掉15个的人的概率是。。。。三亿分之一。也就是说,你遇到一个人他会的你都会的概率是三亿分之一。

第二种情况,52个工具箱里52个是完全连续的,只有学会第一个才能学会第二个,就像游戏里的等级技能一样,这种情况20个的肯定覆盖15个。但是这个世界完全不可能如此。

世界的真相,就是这52个技能里,有部分是连续的阶梯,或者说是几个阶梯合起来52个。

那么我们先假设是两个阶梯,也就是这个世界就只有魔法技能和战士技能各26个,那20个的人遇到15个的人全部覆盖的概率是多少呢?是0.01%。

三个阶梯,四个阶梯,随着职业阶梯的增加,概率会越来越小。

所以不管工具之间关系如何,那怕一个人掌握的工具很少,他也会有自己的价值,他也会很大概率变成你的老师。

三人行,遇到一个他会的你都会的概率,非常非常的低,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关文章

  • 如何用数学来证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多样性团队优势 当我们在一个行业呆久了以后,就容易被自己的视野所局限。 因为你接触的人有着相似的圈子,差不多的...

  • 《致良知之黄宗贤》有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Teachers, Dead and Alive

    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我要说:三书行,必有我师焉。苏轼曾在《东坡文集事略》中说到“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

  • 古人神逻辑——认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 《睡睡平安》笔记125

    文:锦璱(简书) 125.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奉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孔夫...

  •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王治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 2020-08-06

    谦 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童真(二)

    文 艾米在渔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走,结伴去觅食喽!

  • 论语的智慧

    《论语》里有许多很有智慧的名言。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反复咀嚼,受...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论语》里人人都会背的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用数学来证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blnftx.html